歡迎各位好友繼續來批評指教
產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產程是指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第二產程是指子宮頸全開到胎兒娩出;第三產程是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

第一產程:

指開始有規則陣痛,到子宮頸全開10公分的時間。所謂規則陣痛,是指約每3分鐘收縮一次,每次約40-60秒。有些產婦在陣痛以前會痛上一兩天,這些通常是不規則的假性陣痛,並不能算是產程。第一產程在初產婦大約是14個小時;在經產婦(第一胎以上)大約是7.5小時。當然每個人的差異會很大。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歸人參嚴重催生乳癌 ?

【大紀元3月30日訊】向來被認為是補藥的人參及當歸,會加重患乳癌婦女的病情!澳洲醫學界研究發現,常食用該兩種中草藥,會加速乳癌細胞分裂,由於婦女未必察覺患上初期乳癌,胡亂進補可能會令病情惡化;本港中醫師指出,未有證據顯示人參當歸會致癌,但承認癌症患者不宜亂食中藥,因這兩種草藥有補氣活血功效,或會刺激癌細胞生長。

據太陽報3月30日報導﹐澳洲的醫療網站《澳洲醫生》(AustralianDoctor.com.au),引述澳洲雪梨皇家婦女醫院自然療法部門總監艾頓醫生指出,當地不少更年期的婦女,以服食人參及當歸代替西藥的「雌激素」,減低更年期徵狀,但最新的研究發現,人參及當歸對婦女的療效較想像中小,更有刺激乳癌細胞生長的危機。

艾頓接受《澳洲醫生》網站訪問時表示,研究人員將引發乳癌的MCF-7細胞,放在實驗室內培植,再分別加入人參及當歸,結果顯示,加入當歸會將癌細胞的分裂加快十六倍,加入人參更增加二十七倍。艾頓又說,更年期女性服食雌激素,雖然會有副作用,如心臟病患者的病發率會輕微增加,但其療效卻非人參及當歸可以代替。研究又發現,當歸並不能增加女性賀爾蒙,更會引發子宮痙攣,患上乳癌的婦女絕不適宜服食,就算是健康正常的女性,服食亦會有副作用。

艾頓質疑人參及當歸的功能,認為並無治療功效,卻有嚴重副作用,因此促請當地衛生部門加強監管這兩種草藥的買賣。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不只是科學,在我們週遭的世界裡,其實也充滿了假設。不管是父母教的東西,課本裡記載的東西,或是誰都當成理所當然的常識、習慣、定論,全部的全部,都只是假設而已。而正因為是假設,所以有一天或許會被推翻。

99.9%都是假設  

-------------------------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波德萊爾,瑪麗·塔德和亞伯拉罕·林肯,福樓拜,莫泊桑,梵·高,尼采,王爾德,凱倫·布裏森,喬伊斯,希特勒……這些歷史上的天才、狂人,本來風馬牛不相及,卻共同遭受一種疾病的罪與罰——他們都是梅毒患者。這是美國學者德博拉·海登在《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中的觀點,海登以翔實的資料,冷靜的文筆,洞悉了這些天才心靈的隱秘和生理的痛楚,像一盞探照燈照亮陰暗的歷史地帶,讓我開始了驚心動魄的閱讀。

    3個月前,我讀《世界瘟疫史》(王旭東孟慶龍/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時,得知希特勒被這種可怕的梅毒逼迫得發瘋,這一切源於一個猶太妓女傳染給他梅毒,正像梅毒剛開始悄無聲息潛伏一樣,歷史的車輪也許在那一刻開始轉向,發生了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世界瘟疫史》在“梅毒”這一章節,頻繁援引德博拉·海登的研究成果,當時,就想早日看到《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謎》的中譯本,一睹為快。當這本書如願到我手中時,打開疾病、文化和死亡交叉紐結的地帶,那些梅毒患者絕望無助靈魂的哭喊,透過幾百年的時空,在紙張上隱隱浮現。

    梅毒,榮格所說的“黑暗中的毒藥”,仿佛是潘朵拉掀開的盒子裏飛出的死亡的陰影,緊緊地吸附在健康的軀體,使之長出斑點,“像盛開的仙人掌花”。慢慢地,全身到處都長出顏色黯淡的疹子,像是甜美的玫瑰。作者在開篇描述梅毒時,以生花的妙筆描述梅毒侵害人體的過程,呈現梅毒患者的精神幻覺和分裂症狀,勾畫出梅毒的“肖像”。梅毒可以看作惡魔撒旦的化身,惡魔一旦纏身,不容易覺察,因為它善於模倣其他病症。梅毒發作時會對個體產生一些酬賞作用,例如個體會產生異常的欣快感,激發出源源不絕的創造能量,或者形成自大狂戀感,這就不難理解貝多芬、梵·高、尼采狂傲的個性。

    今天,梅毒以青黴素很容易治療。但是,在20世紀之前,歐洲與美國大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得過這種無法痊癒的慢性疾病。天才、狂人當然也不例外。海登研究15—20世紀的知名人物,探討梅毒對他們生活與作品的影響。梅毒患者忍受極度的痛苦與狂喜的興奮,有時沮喪得想要自殺,有時變成妄自尊大的偏執狂,到了末期還會可怕地發瘋。因此,梅毒深深影響他們的世界觀、性行為與人格,當然也影響了他們的創作。

    雖然科技發達,但人類在和疾病的對局中,很難說是勝利者。透視梅毒侵害人類的歷史,可以折射出野蠻、縱欲、荒淫、戰爭等諸多不文明的鏡像。不妨把梅毒流行看作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上帝的實驗,通過疾病這種手段來達到大自然的均衡,而梅毒是人性陰暗與罪惡的昭示,是神靈對人類的警示與懲罰。

    選擇患梅毒的名人作為樣本和個案,進行分析、解剖,一方面使我們對於天才、狂人、創造力及其死亡,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引發呻吟背後的思索。命運叵測的厲鬼專找最強悍的心靈下手,身披黑衣、手握鐮刀的死神,似乎也格外垂青天才,疾病征服不了,它最後一個出場了。書中出現的這些天才和狂人,也許是上帝擲骰子的結果,也許是有意為之,他想看一看,梅毒這無形的手,如何支配沉重的肉身和飄忽的靈魂?看一看他們如何選擇生與死?如何在梅毒的支配下出現意想不到的創作?天才支付了健康,換取了不朽的作品,很難說誰贏了。讓我們感受到撲朔迷離的種種情狀。歷史不輕易作出結論,德博拉·海登的研究也並非蓋棺論定,她只是提供一種可能:死於梅毒——天才、狂人的另一種結局。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資生丸(真正安胎藥,懷孕1~6個月內服用)

治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調中養胃,
饑能使飽,飽能使饑,神妙難述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們是應該走出中國文化還是應該重新審視一下中國的古代文明呢?難道我們真的要守著聚寶盆,眼睛卻看著遠方的小鐵碗而驚嘆不已嗎?我們會不會在舍近求遠,而與人世間最美好、最神聖的真寶擦肩而過呢?

[杏林漫步]生男生女話陰陽  
十方(德國)

我的原單位裏有位老記者,一生走遍中國的名山大川,見過不少世面,博學多識。他的愛好之一是,每次遇到各地的名醫都虛心請教。幾十年下來,竟然掌握了不少診病之術。我們周圍的人也經常求助於他。

二十年前,國內已經全面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一時間,生男生女變得現實和敏感起來。單位裏的一位大齡女同事結婚很晚,因為丈夫是獨生子,所以她一心想生個男孩,剛知道自己懷了孕就跑到老記者那裏,求他給號號脈,看看是男孩還是女孩。那時我還很懷疑號脈的作用,幾分鐘後,老記者很有把握地說,是個男孩。過了數月,女同事果然如願以償、喜得貴子。一次我好奇地問老記者:“人家剛懷孕,胎兒都沒長大,怎麼能號得出是什麼胎呢?”老記者平靜地說:“很簡單,男人是陽,女人是陰。如果孕婦的脈象呈現出男脈就是懷的男孩,如果是女脈就是女孩。所以能準,號起脈來也容易。”

當時我的感覺是老記者有兩下子。別人在醫院裏化驗才知道的事情,他號號脈就能說的清清楚楚。但這其中的道理有多麼精深,我倒沒有仔細想過。後來我結了婚,也懷了孕,才知道此事並非如此簡單。我也是晚婚晚育,開始並不介意生男還是生女,只想等以後有個驚喜。不想每次的孕期檢查等候的時間都很長,好奇心也逐漸消失了。做B超時閒著無聊,我就順便向大夫提起,能否看看是男孩還是女孩。大夫卻出乎意料地說,有時容易有時不容易,也不一定準確。果然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門道來,說是胎兒雖然很大了,但腿老是擋著,所以看不到。一直到後來孩子快出生,都是因為角度不對而查不出來。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演者:高晞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華醫史學會委員,上海醫史學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醫學史,生命科學史和醫學導論教學。主持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中國西醫學體制創建和醫學傳教等課題研究,著有《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合編《醫學史》和《醫學導論》,在《醫學與哲學》,《中華醫史雜誌》《自然辯證法通訊》和《中國科技史料》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十餘篇論文。   

  人與自然,生命與死亡是永恆的哲學話題,隨著人類文明和科學的進展而演繹出無數的解釋。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卻是恆古不變的真理。  ——高晞

  上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表報告,指出有六大傳染病正威脅全人類,「全世界每小時有1500人死於傳染性疾病,其中大多數是兒童和具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

  這一警告本應受到充分注意,趕緊「亡羊補牢」,從公共衛生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角度,採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包括艾滋病在內的疫情蔓延。可惜事實並非如此,無視乃至隱諱疫情狀況到處可見。

  於是人類就不能不因蔑視科學而繼續受到自然界的報復。艾滋病、梅毒等已知的傳染病仍在肆虐,前所未知的一種新型瘟疫又突然降臨人間。被稱作SARS或「非典」的這種新瘟疫,病原病因和傳染途徑等仍不甚了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除了採取古老的隔離措施外,至今還找不到對付此疫蔓延的良策。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痲瘋病,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現代社會由於抗生素的泛濫使用,很多原本已經快要絕跡的感染性疾病,現在又開始逐漸抬頭,肺結核如此,痲瘋病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重新抬頭的報導,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對於這個不常見的疾病,一般大眾也有必要了解這種疾病的一些基本情況。人們都知道這種疾病可怕,痲瘋病的可怕之處到底在何處呢?

痲瘋病是由痲瘋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以中青年發病者為多,據醫學統計,其潛伏期平均2~5年,而最長者則可超過10年,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而耽誤了治療。痲瘋桿菌可以侵犯機體的皮膚、粘膜、周圍神經、淋巴結、骨骼和內臟,其臨床症狀變化多,除主要累及皮膚與周圍神經外,其中瘤型痲瘋尚可影響全身的各個器官。若患者有局部麻木性的班片、淺神經粗大、皮膚有螞蟻走行的感覺,長期難以癒合的足底部潰瘍,以及眉毛脫落等症狀,則應進一步檢查是否罹患痲瘋病,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中醫很早就發現了痲瘋病的存在,知道這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疾病。中醫理論認為痲瘋是一種因感受風邪病毒而致肌膚麻木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早在《黃帝內經》(成書約於戰國時期)中就有關於麻風的記載,“癘者,有營氣熱腑,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潰瘍,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隋代醫家巢元方等編撰的《諸病源候論》中則將之稱為大風、癘風、諸癲等。明代醫家陳實功所撰的《外科正宗.大痲瘋》中說:“其患初起,麻本不仁,次發紅班,久則破爛,浮腫無膿,其症最惡。...”由此可見,古人對於痲瘋病已有相當的認識,認為該病是由於感染癘氣(痲瘋桿菌)而侵犯血脈致病。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仲景,名機,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人。張仲景的高超醫術,在各種文獻中多有記載,尤其是仲景望診建安詩人王粲(仲宣)的事,文學史上號稱「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詩人。他和張仲景交往密切。在接觸中,張仲景憑自己多年的醫療經驗,漸漸發現這位僅有二十幾歲的作家隱藏著可怕的「癘疾」的病源。

有一天,他對王粲說:「你已經患病了,應該及早治療。如若不然,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眉毛脫落後半年,就會死去現在服五石湯,還可挽救。」可是王粲聽了很不高興,自認文雅、高貴,身體又沒什麼不舒服,便不聽他的話,更不吃藥。過了幾天,張仲景又見到王粲,就問他:「吃藥沒有?」王粲騙他說:「已經吃了。」張仲景認真觀察一下他的神色,搖搖頭,嚴肅而又深情地對王粲說:「你並沒有吃藥,你的神色跟往時一般。你為什麼諱疾忌醫,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這樣輕呢?」王粲始終不信張仲景的話,二十年後眉毛果然慢慢地脫落,眉毛脫落後半年就死了。
-----------------------------------------
史上最早患麻瘋病的名人,應該是被譽為「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麻瘋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5年,但是在王粲身上卻潛伏了20年。21歲那年,王粲遇到名醫張仲景,張仲景對他說:「你有病了啊,如果不早點治,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掉啊,眉毛掉光之後再過半年,你就會死,如果現在去吃五石散,還有得救。」王粲不高興了,別危言聳聽了,不就想讓我推廣你發明的新藥嗎?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作麻風病痲瘋病癩病等。醫學領域稱為漢生病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 leprea)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漢生病或韓森氏病之名,係出於麻瘋桿菌的發現者-挪威學者漢生(Gerhard Armauer Hansen)之名,亦較為尊重患者,因為患「麻瘋病」之名相當難聽。

第一例痲瘋病記載出現在前600年的印度宗教典籍中,描述了病人手指和腳趾喪失感覺的症狀。當時的病人往往受到殘酷對待,被遺棄在荒野中任其生滅,甚至被燒死。

麻瘋病在中國已經流行了2000多年。 黃帝內經‧素問‧長刺節論‧ ‧‧‧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須眉生而止鍼。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