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的課程將首次放入《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為教材,透過與《傷寒雜病論》文本的比較,勾勒出臟腑辨證的架構。

 

這幾年的教學分享,有別於一般中醫學習的程序與架構,除了把一些我所學習過的中醫學各領域知識與技術,用我消化過且不照本宣科的方式,慢慢的傳遞出來,隨著課程的發展與知識的累積,也必須把陸續閱讀與經驗整合至課程中,而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過程。

 

許多知識架構與醫道見聞,幾乎都不會是坊間的書籍或資料當中可以看到的東西,這意味著這套知識系統在我的學習,整合與經驗架構之間,以更全面性與趣味性的方式被建立與創造。

 

然而全面性往往也意味著分散與缺乏聚焦,如何在試圖發展大架構的同時又能照顧到小細節,會是必須被照顧到的前提要點。故以四季課程為四個聚焦框架,分別以“經絡辨證”“陰陽辨證”“六經辨證”“臟腑辨證”為主題鋪陳介紹中醫。

 

因此,從當初設計課程開始,我就必須不斷的問自己,如果我是聽者,要如何接受這些說法,又或是憑什麼被這樣的模式給說服。一直到戰戰競競的講完課程。但是站在""的位置,我還是有很多不足與未能傳達的;而無論是"",還是"分享",我儘量於把我所知道的傳遞給願意前來聆聽我分享的“學者”,並且保留任何討論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