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edizone.com.cn/html/2550.htm 清代陳修園堪稱爲古代醫學科普大家,言其著作等身並非過譽,對他的醫書,當時評論家廖鴻藻說:“以醫名於世,所著傷寒、金匱淺注,不脛而走,幾乎家有其書”。但也由此引發了三樁出版公案而頗受訾議。一是他本人的《醫學三字經》,二是他諸弟子竊抄熊笏的《中風論》,三是刻書商冒陳修園之品牌雜陳充數,以致有“陳修園醫書七十二種”之多。 陳修園名念祖(1753~1823年),字修園,又良友,號慎修,福建長樂縣人。他生活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自幼失怙,由博學通醫的祖父撫養,7歲誦讀經史,14歲習舉子業兼讀醫書,師承鼇峰書院孟超然,後又隨泉州名醫蔡宗玉習醫。19歲舉秀才,在乾隆57年即在39歲時中舉,先後在河北磁縣、威縣和棗強縣任知縣,期間還曾代理過正宗知府。他雖從政而不輟吟誦醫書,公務中也常施醫於民並和地方實醫交流醫術,以至他的處方有北方風格,他標舉經方,尊崇仲景,又仰尚漢唐,服膺徐靈胎,效法錢塘二張,醫效卓著,又致力於著述。主要著作有《醫學三字經》、《醫學實在易》、《醫學從衆錄》、《傷寒醫厥串解》、《靈樞素問淺注》、《金匱要略淺注》、《長沙方歌括》、《時方妙用》、《女科要旨》等。他的著述,因其理解深刻,撮其要旨,故能深入淺出,返博爲約,因其文筆通脫流暢,令讀者能由淺入深,從簡執繁,陳修園的著作刊行以後不僅醫界青睞,百姓也用爲保健必備,一直是暢銷書。但也因在著述時有不根之事以及刻書商的緣故,引發公案而有白圭之玷。 第一樁是《醫學三字經》的託名出版。《醫學三字經》是仿效宋代王慶麟《三字經》的體式,以三字的韻,以千餘言概述醫學源流、理論及常見病證治,有論有方有藥,簡明扼要,便於初學背誦和概覽全局。是書在首發時曾託名葉天士,意在“取時俗所推崇者,以投時好”,希翼利用名人效應以招徠讀者。果然在發行後洛陽紙貴,“三字經”書名也噪傳當世,遂於嘉慶9年再次付梓之時,去葉天士之託名而“屬歸本名”,並在《小引》中陳述原委。此事在當時多有評騭,但因著作本身價值甚高,不遑深究,揶揄抨擊倒起了廣告傳播的作用,購書者更多,陳修園的知名度反而愈評愈高。
第二樁是他的門人私抄熊笏的《中風論》。熊笏字叔陵,是江西安義名醫。曾著《中風論》、《難經輯注》、《傷寒金匱合注》、《醫案一隅錄》等。其中《中風論》一書,爲中風首部專著。仰慕陳修園之大名,熊氏不遠千里挾書來證所學,陳修園在自家庭院內爲其安排住室,交談時得知熊有著述,但“奈深自謙,秘不示人”。一旦熊笏外出,修園的弟子們便私入下榻,打開熊笏的書箱,於一夜中將《中風論》分抄完畢,有抄書者,有瞭望巡哨者,熊氏全然不知。翌日清晨再想繼抄其他著作時,熊氏已“束裝歸矣”。這樣,熊笏的《中風論》便由陳修園的弟子手中傳出。此後由福建子莊林慶祺從裏中郭秋泉借到家藏抄本,而於光緒10年(甲申)8月由醉經閣刊刻問世。林慶祺在序中既不沒熊笏之功美,又“奇劂竣事,屬敘緣起”,直揭此樁文案,使爲世人所知。民國13年,裘慶元先生在編輯《三三醫書》之時,因《中風論》“獨出心裁,論中風之病所病因,原原本本,切切實實,如洞見癥結”,而將納入《三三醫書》輯中,署名“熊笏輯、陳念祖定,裘吉生刊行”,附有熊笏自序,林慶祺序,意在確認熊氏著作權的同時,又保留林序以鑒陳修園門人“私發其簏”的行徑,但陳修園及門人抄書後,未掩熊笏的署名,可謂學心未泯。林氏已經注意到熊笏的署名,可謂學心未泯。林氏已經注意到熊笏的著作,除《難經輯注》刊行外,其他如《傷寒金匱合注》、《醫案一隅錄》,僅能從《難經輯注》的序文中得知書名,“肆中遍訪無此書”,倒是《中風論》經過陳氏門人的竊抄,又經林氏向郭秘泉借閱轉錄而得以刊行,他們對書的名世都有一定功勞。
第三樁是刻書人盜用陳修園之名冒名充數。陳修園之諸多醫書皆以專著出版,生前並未曾編纂過任何叢書。他病歿于道光3年(1753年),因他的書享譽絕佳,市場最為紅火,書商?營利競相刊刻,出專著而又發行叢書,叢書的刊刻最早見於鹹豐9年,即他死後36年,三山林氏校刻了《陳修園先生晚余三書》,鹹豐10年又有經綸堂刻本《公餘醫錄六種》,光緒15年江左書林刻本《公餘書錄五種》,這些是少而真的叢書。同治4年文奎堂首刻《南雅堂醫書全集》(又名《公餘十六種》),後有28家書莊書堂書局翻印,此16種全是合刊陳氏的專著,同治5年維經堂刻本《陳修園醫書十五種》也是集陳氏的專著。但在此以前即有摻他人書入叢書的《陳修園醫書二十三種》,系同治元年經綸堂刻本,除陳修園撰注17種之外,將佚名著者3部及王士雄撰著3部納入其中,此間又有務本書局刻本《陳修園醫書十八種》,將陳氏16種,加竹梅居士的《急救經驗良方》和王士雄的《霍亂論二卷》。自此以後,便沒有不摻入他人著作的陳修園醫書,有《陳修園醫書二十一種》、《陳修園醫書二十四種》、《陳修園醫書二十八種》、《陳修園醫書三十種》、《陳修園醫書三十二種》、《陳修園醫書四十八種》、《陳修園醫書五十種》、《陳修園醫書六十種》、《陳修園醫書七十種》。最多有《陳修園醫書七十二種》(又名《南雅堂醫書全集》),書自1915年重慶中西書局始刊到1955年上海錦章書局石印共有9家出版。以至在醫學叢書中,陳修園的醫書?駁濫之最,這在中國出版史上絕無僅有。陳氏以書名世,也因出書鑄造軼聞,這是無版權時代的公案,雖有微瑕,終難掩其學術的光輝和著作的魅力。
歡迎各位好友繼續來批評指教
- May 30 Tue 2006 15:39
陳修園的出版公案
close
版本研究向來是中國文學研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版本研究的基本信念,在於肯定文本「歷時性」或「同時性」所呈顯的差異現象,足以作為文化分析的對象。從索緒爾的語言學角度而言,文本在「歷時性」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受到當代語言體系的制約與影響,這不僅包括了當代文化思潮、政經因素等對語言的干擾,也包涵了作者個人(或繼起者)運用語言的不同階段特色特色。以《紅樓夢》為例,「脂評本」與「高鶚續本」分別處在不同「歷時性」的階段,所代表的自然是不同時間中各異的觀念,「紅學」專家,正可自其版本的易變中,或言索隱,或言自傳,或林林總總不同的議論;至於「同時性」的差異,則往往肇因於地域上的差別,張愛玲的《半生緣》,在舊版中題名為《十八春》,結局迥異於在台出版的今本,「張迷」亦自不妨從其差異中,分析探討文本「同時性」所牽涉到的整個不同思想領域中的變化。基本上,文本的版本探討有三個定點,一是作為始點的文本(未必是最早的文本);一是作為比較的文本(未必是最晚的文本),一是比較者。這三個定點,都各自牽涉到當代不同的文化體系,而其中有傳承、有取捨、有變易,綜合起來,頗能略窺文化系統中某種程度的演變痕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