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或稱抽煙)是從燃燒煙草產品吸入其煙及化學成份,特別是吸香煙、吸雪茄、吸煙斗等行為,香煙的主要成份包括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吸煙行為其實同時損害吸煙者及附近被動地吸二手煙者的健康。吸煙者及被動地吸二手煙者也會吸入數千種有害化學物質,吸煙除了引致口氣、牙漬、咳嗽、痰多或喉部不適,更會引致各種病症。

吸煙的影響 : 影響儀容 出現皺紋 臉色發黃 牙齒發黃 指甲變黃 損害健康 肺部病變

尼古丁的影響 :
會令腦部受損 ,會影響腦部神經,使人上癮
會引致嚴重疾病,如:中風、口腔癌、咽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肺癌、支氣管炎、心臟病、胃潰瘍 

--------------------
戒煙醫案
http://www.511511.com/AB/200511/AB497207051129094007.shtml

明代萬曆年間,煙草從菲律賓傳入中國,有淡巴菰、相思草、金絲醺等諸多稱謂。當時著名醫家張景岳將其收入《景岳全書•本草正》,言其有“避瘴氣、逐寒毒”的作用。到了清代,煙草已從當初的藥籠中物,逐漸演變成一種自“公卿士大夫逮輿隸婦女,無不嗜煙草”的吸食行為。這引起醫藥學家和有識之士的關注,並萌生了最早的戒煙意識。清初醫藥學家張璐在《本經逢原》中說:“毒草之氣,熏灼臟腑,遊行經絡,能無壯火散氣之慮?”另一位醫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將煙草歸為毒藥類,發出“衛生者宜遠之”的告誡。
  清代醫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指出煙草“耗肺損血,世人多陰受其禍而不覺”,並列出煙草損害人體臟腑的六種病證。他舉例說,友人張壽莊每日晨起咳吐濃痰,藥石治療無效。後來不食煙,竟然“晨不咳,終日亦無痰唾,精神頓健,飲食倍增。”這是出自醫家記載的第一例戒煙的醫案。清代文學家李伯元在《南亭筆記•卷五》中載有乾隆皇帝戒煙的史料:“北京達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至於寢饋不離。後無故患咳,太醫曰:‘是病在肺,遘厲者淡巴菰也’。詔內侍不復進,未幾病良已。”乾隆皇帝嗜食煙草患咳嗽,聽從御醫的勸阻戒煙後,肺咳之疾果然痊癒,留下宮廷戒煙的一個驗案。
  在中國控煙史上,明末的崇禎皇帝和清初的康熙皇帝都曾下旨禁煙,只可惜令行而禁不止,兩次行政干預都沒有奏效。趙學敏書中的張壽莊和李伯元筆下乾隆帝戒煙的記載,足以說明吸食煙草導致疾病後戒煙意識的萌生,是中國控煙史上最早的個案。

---------------------
英研究:吸菸可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14/5/137gk.html

更新日期:2008/07/14 19:59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科學家指出,吸菸有助於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這項發現可望幫助製造出尼古丁藥丸,治療阿茲海默症。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專家正在研發模仿菸草有效成份的藥物,可刺激大腦,又不會引發心臟病、癌症、中風或上癮。

實驗室實驗發現,尼古丁可提升動物的智力與記憶力。

研究人員今天在大腦會議上提出最新發現,他們希望新藥物可比現行治療失智症藥物,產生更少副作用;此藥物可望於五年內上市。

但他們強調,新的治療方法無法治癒阿茲海默症,頂多只能讓病患多過幾個月獨立生活。

長期以來,菸草已知具有刺激大腦效果,維多利亞時代的醫生建議吸菸,藉以加強敏銳判斷力並提升專注力。

然而吸菸會引發癌症、中風與心臟病等致命副作用,因此醫學研究常常忽略菸草的益處。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史托曼已証明,尼古丁可改善老鼠的智力與記憶力測驗表現。

史托曼說:「我們稱為藥物的物質,在多數案例中確實同時具有好處與壞處,尼古丁也不例外。」

他說:「我們十年前開始進行這項研究,當時我們沒料到會發現,對正常實驗對象的認知表現具有益處。」

他說:「但我們可以在急性投予尼古丁時發現效果,小幅改善正常老鼠的工作表現。」

史托曼的研究團隊訓練老鼠,讓老鼠針對一閃而逝的亮光進行判斷,並站在籠中不同區域。如果牠們往正確地點移動,便可獲得食物作為獎勵。

老鼠熟悉這項動作後,約八成時間可正確反應。但注射尼古丁後,成功率增加百分之五。

當老鼠因嘈雜噪音而分心時,差異更顯著。沒有尼古丁時,他們約五成時間正確完成動作,但有尼古丁時可達八成。

史托曼教授的研究團隊過去曾研究,尼古丁如何改變大腦迴路,進而提升記憶力與專注力,並找出相關的若干主要大腦受器與化學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與谷氨酸鹽等。

---------------------
煙,咖啡,酒,糖..........這些讓人又愛又恨的成癮物品
其利也就是其害, 禍福相倚,

科學家常常基於個人情感或商業利益(贊助商)所作的研究, 在下結論時就不夠客觀公正,
所以不要以為 科學家發表的研究報告都是對的
科學研究 也不能自外於社會的行為
誰出錢誰是老大

一邊發表喝咖啡會導致胰臟癌
馬上就會有人發表咖啡可預防癌症的研究報導

至於相信誰? 人是情感的動物, 
吸煙者看到這個報導,一定很高興,找到吸煙的正當理由
董氏基金會一定很不高興,因為跟他們的宗旨相違背

有本書可以推薦大家看看
上癮五百年

正人君子所諱言的藥物,在歷史上的力量有多大?

  一八八一年間,一位西班牙醫生接生了一個死嬰,他狠狠吸了口雪茄朝嬰兒臉上一噴,本來死寂的嬰兒開始抽動,接著臉部一扭,哭出聲來。這嬰兒即是畢卡索。

  為什麼咖啡、菸草和大麻在世界各地都有供應,而檳榔和咖特﹝阿拉伯茶的萃取物﹞卻不然?為什麼酒和菸是合法的,而海洛英與古柯鹼就是非法的?是什麼力量在推動這些改變精神狀態的物資的貿易,而這些物資的貿易又怎會形成如今這樣龐大而光怪陸離的模式──正常使用與異常濫用、醫療用與消遣用、合法商用與非法禁用的相互交錯?

  本書從頭詳述這些效果愈來愈強之藥物是如何取得的,並將各種藥物──不論是茶葉、可樂果、鴉片、安非他命──如何被發現、交易與圖利的過程放大特寫,是藥物史觀的第一部世界史。

  從社會與生物的角度說明影響精神狀態的物資為何具有誘惑力的同時,作者追蹤出大眾化藥物進入全球貿易主流的來龍去脈。商人與殖民地栽種者如何致力於擴大全世界的供應量、降低價格、吸引手頭並不寬裕的百萬計消費者走進市場,從而將藥物消費徹底平民化,舉凡以上種種,作者都一一予以揭露。

  對於當年的歐洲人如何利用酒來誘迫原住民拿出獵得的動物皮毛來進行交易,並將俘虜賣入奴隸市場換錢買酒,甚至把這些原住民被騙得割土讓地,而殖民帝國的君主又如何利用藥物課稅所得的金錢作為發動戰爭與擴張勢力的經費,讀者也將歷歷在目。

  本書也將說明此種暴利剝削為何在近一百年來逐漸式微,如何向管制與禁止的政策低頭,在這過程中,經濟與文化的考量又如何對政策發揮影響力,進而劃分出哪些藥物是可以合法供應的,哪些純屬醫療使用,哪些又是全面禁用的。

  本書探討深入,見識均衡,文字雅潔,是迄今有關精神作用藥物流通史最完備的一部著作,堪稱橫跨世界史與藥物史兩個領域的必讀傑作。它為一個經常流於資訊不足或熱過頭的話題提供了寬廣的探究、理性的判斷以及戲而不謔的幽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