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光宇教授所著之<<論語心解>>解釋孔子說的"敬鬼神而遠之",書上說:
論語各篇章節的安排, 上下都有邏輯的關係, 一句話有時會和上下文互相呼應.
"務民之義, 敬鬼人而遠之, 可謂知矣" 指的是把該做的事做好, 尊敬鬼神但
是又不完全依賴祂,保持個人思考空間, 就是"知"。

"子不語:怪力亂神" 和上文呼應"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知" 孔子說他的特點 :
"我不是天生就懂那麼多事, 而是在心性安定和空靈狀況下, 敏銳的覺察各種事物及現象,
才會知道這麼多的事" 像這樣訴諸安定心性做長時間觀察的事時, 要特別小心,
不要妄言"怪力亂神"之事. 是呼應上文的狀況下才需要不亂說怪力亂神,
並沒有否定鬼神的存在.(ps.詳細內容請見書。)

看書不能斷章取義,必須從前後文甚至整本書的架構上來理解。
將宋意入漢格,以己解入古意。在宋朝已錯過一次了,想不到現代人解讀古籍,更勝一籌。

內經可信度較高,但也不可盡信書,舉"藥食同源"來說:
內經與千金方的時代背景不同,千金方是修仙、煉丹、服餌盛行的年代,
連重金屬的丹藥都可當久服常服之方,所以很多人因此而亡,
別人就說他成仙了,看書也要看其成書的時代背景來斟酌,
不是書上怎麼說,就信而不疑。所以千金方有更多需商確之處。

內經認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畢竟"藥能治病不能養人,食能養人不能治病"。

在內經與傷寒論的時代背景,飴糖與雞蛋入藥,
雖然我們現代把他當食物,是因為我們幾乎可以天天吃,
營養不虞匱乏,但是在漢代,飴糖與雞蛋入藥,
類似營養補充品,卻是符合病患生病期間的營養補充所需。

漢代治病,用的藥都是峻劑,所以傷寒論有很多救誤的討論,
對藥物的觀念比較明確,但是後來一直提倡藥食同源,
反而忽略了早期藥物所指稱的對象為何!

現存的神農本草經已被許多煉丹、服餌的觀念滲入,所謂上中下三品
分類法,有濃厚的魏晉時期九品官人法分類影響,所謂的上品,
在當時就是用來修仙、煉丹、服餌用的妙藥。

中醫藥的理論,絕對不是單靠經驗累積就能得出來的,
而煉丹房與自家的廚房就是古人的實驗室,
透過一代一代有限的知識、實踐和想像來堆積而成的,
內經與傷寒論如此嚴謹的理論體系本來就不存在於生活家常裡,
如果沒有靠系統的學習與不斷的臨床試藥,
是沒有人可以在生活家常中自然就會靈活運用方藥的。

現代人瞧不起古人,財大氣粗,自以為是,批評也要有本事,不是高興罵就罵,
反正古人不會爬起來回嘴,看到這些批評,真令人搖頭,要批評別人,自己先多充實吧!

網路上的妄人何其多,好發議論,偏偏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議論,
直指其非,則閃爍其辭,多所推託,
問其言論之出處與根據,不是高人告知,就是隨便說是內經或傷寒論所言,
實際上內經或傷寒論根本無此言論,點破後又自謙自己讀書不求甚解,
事後又為文指桑罵槐,辯不甚辯,隨他去吧!
但願不要有無辜者誤信其言而受害,畢竟醫學事關人命,豈可不慎重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