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宋光宇教授所著之>解釋孔子說的"敬鬼神而遠之",書上說:
論語各篇章節的安排, 上下都有邏輯的關係, 一句話有時會和上下文互相呼應.
"務民之義, 敬鬼人而遠之, 可謂知矣" 指的是把該做的事做好, 尊敬鬼神但
是又不完全依賴祂,保持個人思考空間, 就是"知"。

"子不語:怪力亂神" 和上文呼應"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知" 孔子說他的特點 :
"我不是天生就懂那麼多事, 而是在心性安定和空靈狀況下, 敏銳的覺察各種事物及現象,
才會知道這麼多的事" 像這樣訴諸安定心性做長時間觀察的事時, 要特別小心,
不要妄言"怪力亂神"之事. 是呼應上文的狀況下才需要不亂說怪力亂神,
並沒有否定鬼神的存在.(ps.詳細內容請見書。)

看書不能斷章取義,必須從前後文甚至整本書的架構上來理解。
將宋意入漢格,以己解入古意。在宋朝已錯過一次了,想不到現代人解讀古籍,更勝一籌。

內經可信度較高,但也不可盡信書,舉"藥食同源"來說:
內經與千金方的時代背景不同,千金方是修仙、煉丹、服餌盛行的年代,
連重金屬的丹藥都可當久服常服之方,所以很多人因此而亡,
別人就說他成仙了,看書也要看其成書的時代背景來斟酌,
不是書上怎麼說,就信而不疑。所以千金方有更多需商確之處。

內經認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畢竟"藥能治病不能養人,食能養人不能治病"。

在內經與傷寒論的時代背景,飴糖與雞蛋入藥,
雖然我們現代把他當食物,是因為我們幾乎可以天天吃,
營養不虞匱乏,但是在漢代,飴糖與雞蛋入藥,
類似營養補充品,卻是符合病患生病期間的營養補充所需。

漢代治病,用的藥都是峻劑,所以傷寒論有很多救誤的討論,
對藥物的觀念比較明確,但是後來一直提倡藥食同源,
反而忽略了早期藥物所指稱的對象為何!

現存的神農本草經已被許多煉丹、服餌的觀念滲入,所謂上中下三品
分類法,有濃厚的魏晉時期九品官人法分類影響,所謂的上品,
在當時就是用來修仙、煉丹、服餌用的妙藥。

中醫藥的理論,絕對不是單靠經驗累積就能得出來的,
而煉丹房與自家的廚房就是古人的實驗室,
透過一代一代有限的知識、實踐和想像來堆積而成的,
內經與傷寒論如此嚴謹的理論體系本來就不存在於生活家常裡,
如果沒有靠系統的學習與不斷的臨床試藥,
是沒有人可以在生活家常中自然就會靈活運用方藥的。

現代人瞧不起古人,財大氣粗,自以為是,批評也要有本事,不是高興罵就罵,
反正古人不會爬起來回嘴,看到這些批評,真令人搖頭,要批評別人,自己先多充實吧!

網路上的妄人何其多,好發議論,偏偏都是些似是而非的議論,
直指其非,則閃爍其辭,多所推託,
問其言論之出處與根據,不是高人告知,就是隨便說是內經或傷寒論所言,
實際上內經或傷寒論根本無此言論,點破後又自謙自己讀書不求甚解,
事後又為文指桑罵槐,辯不甚辯,隨他去吧!
但願不要有無辜者誤信其言而受害,畢竟醫學事關人命,豈可不慎重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cm2005 的頭像
    tcm2005

    理解中醫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