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駁斥:殖民醫學的偏見與天真的醫學進步論

評論《先生媽、產婆、與婦產科醫師》;洪有錫、陳麗新著,
(前衛出版社,2002, i-xvi, pp.1-213.)

清大歷史所、高醫性別所,傅大為

著名的《台灣醫學五十年》一書的譯者,洪有錫醫學博士,與文化日本所的陳麗新碩士,最近出版了《先生媽、產婆、與婦產科醫師》一書(後簡稱《先/產/婦》),可說是近來台灣「產婆研究」的重要事件,令人高興。洪有錫的譯書,我上課常用;在學術會議場上,也與陳麗新有一面之緣;這個題材,也是我近年來常思考的問題,所以利用時間,寫篇書評,與大家討論。

產婆研究在台灣,除了對台灣史的興趣之外,大致可從兩個角度來解釋近十多年來學界對她的興趣。一是從八九零年代以來,台灣當代助產士的專業,碰到了很大的困難,甚至有整個消失的危機,所以引起了歷史與社會學對「專業及其歷史演變」研究上的興趣。二是從性別與醫療的角度。助產士這個在日治時代地位頗高的女性專業,為何在七零年代以後,逐漸為以男性為主的婦產科專業所取代?而在婦女大眾及婦女運動對婦產科醫師操作有「高度關切」的當代背景下,這個性別與專業的大轉換,從傳統先生媽、到日治新式產婆、最後到婦產科醫師,是如何發生的?而助產士是否可能回潮,並提供比目前婦產科更好更親切的生產服務、甚至居家生產?這些問題興趣,就構成了台灣近年來「產婆研究」的另一層背景。更有甚者,上述性別與專業的大轉換,在近代西方也曾以不同的方式與程度發生過,所以也是近年來西方女性主義及性別研究中的一個重大題材。各種專著不斷出版,自然提供了台灣「產婆研究」一個很好的比較素材。

在這些背景之下,專注於日治台灣的《先/產/婦》一書,對於產婆研究,有著直接的貢獻與優點。首先,此書對於一般比較難接觸的戰前日文相關資料,進行了頗為周詳的蒐羅與討論。從總督府檔案、到日治台灣的報章、乃至台灣與日本的相關學術期刊,都有所討論;再加上洪有錫之前對於日治台灣的兩種醫學期刊之量性研究(如台灣醫學會雜誌),都讓本書更為增色。

從這些文獻的耙梳,洪陳二作者發現,在日治時代令人嚮往、受日式教育的「新式產婆」職業,平均而言,「實際的工作負荷量並不高」、「產婆的利用率低」「實際上是相當清閒的」(頁134-5, 頁153)。故而雖然當時醫師常有「產婆人數不足」的指摘,但是它並不是日治時期先生媽(所謂傳統產婆)有百分之六十以上高接生率(包括自家轉臍─頁122)的真正原因。進而,二作者在「結語」中推論,是日治台灣民眾主動選擇了「一級棒」的先生媽接生,而原因,則在於「傳統鄉里間禮儀與人際網絡」(頁155-6,還有附錄三)在日治時代對民眾仍然十分重要。所以,儘管醫師與報章不斷批評先生媽的技術與衛生(第二章),台灣民眾仍然選擇了活在那些禮儀與網絡中的先生媽,而不選擇脫離傳統網絡的現代新式產婆。

《先/產/婦》的這個發現與說法,有歷史人類學的視野,是個頗有趣的看法。當然,說日治時產婆「相當清閒」,是個平均值,二作者也發現在西台灣的各州,關於產婆的量化資料,彼此有相當大的差異(第六章),所以是否「傳統禮儀與人際網絡」的假設,可以一併解釋西部五州,值得商榷(順便一提,1933年,每萬人台人的產婆數是3.12人,而當時每萬人日人產婆數是8.42人,的確可說是有點「不足」)。其次,在日本學者所收集的「日治時期台灣非原住民生育禮俗詞彙」資料中(附錄三,頁167-80),其實與先生媽直接相關者並不多,我們看到的社會網絡,有註生娘娘廟、青盲與尪姨、胎神、娘家、紅頭師公、祖母、及各種姻親親戚等等,似乎產婆的網絡角色相當有限。所以,不用先生媽而用產婆,似乎對民間禮俗網絡的影響不大。其三,根據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阿媽口述歷史,包括我近年來上課要求數百位同學對自己阿媽的訪談結果,顯示日治時期農村女性的困苦與貧乏,自家轉臍的比例可有二、三成,而具有充分禮俗與人際網絡的先生媽脈絡,可能只侷限在少數中上家庭圈子而已。

話說回來,今天台灣的產婆研究,最有趣且最待發展的議題之一,我想就是關於先生媽或傳統產婆的歷史研究了。以下,我想換個角度,從台灣醫療與衛生的歷史,重新來提幾點先生媽的歷史問題。首先,漢醫的傳統,從宋代錢乙以來,就常注意到嬰兒斷臍與破傷風的問題,而台灣清末日初以來,漢醫也不少,所以似乎不能假設,台灣清末日治以來的先生媽,一無所知。第二,從台科大范燕秋的博士論文(2001)看來,日治時期台灣的嬰兒死亡率,其實頗為複雜。例如:從1906-12, 日本內地的嬰兒死亡率,一直高於台人的。而1905年,台人嬰兒死亡率,與歐美各國比較,「尚屬中等」。還有,造成嬰兒與新生兒的死亡原因,往往不是來自與接生相關的問題。不論如何,從這些日本學者的有趣研究看來,我們對於日治時期醫師與新式報章,不斷批評先生媽的知識與衛生,自然要謹慎處理。第三,台灣民間在日治時期,對於先生媽接生的印象又是如何、如何評價其技術?我們該看看民間的說法,而非只看新式報章與醫師對先生媽的污名化。在這方面,其實頗有些民間文獻可資研究與討論的。

再者,即使我們不提十九世紀中期,近代醫師在許多歐洲大醫院中製造出「產褥熱」感染大流行的尷尬醫療史,1895年後日本醫師與助產士在台灣接生的衛生情況又如何?我看到的資料說,1906年,在台日人的嬰兒死亡率,要高於內地及台人。根據醫學史家 Lois Magner 的看法,在 sulfonamide 廣為使用前,1930年代的美國教學醫院,產褥熱仍然盛行,常常至少20%的母親感染。《先/產/婦》也問了個相關的有趣問題,談到日治時期婦產科對「感染症」的研究討論時,對於醫療院所內的產褥熱,「毫無任何報告,這與醫師的低接生比率。。。似乎有關」(頁88)。所以,即使是近代醫師接生,當時的感染問題一樣很大。也所以,針對日治先生媽的批評,我們更當小心「污名化」的可能

簡略談過傳統產婆的歷史問題後,再來談談本文開頭提到的「性別與專業大轉換」的問題。這個具有高度性別政治的問題,九零年代起,從性別研究到社會學,都有一些研究發表,如林婍qi3雲、吳嘉苓(2000)、與筆者等。台灣男婦產科醫師開始大量地取代女助產士,一般認定在七零年代,也許這是部分原因,可解釋《先/產/婦》一書,因為時代限定在日治台灣,所以沒有企圖來解釋這個大轉換。但是筆者(1999/2001)以為,這個取代的過程,從日治時期已經開始,到五零年代取得加速的動力,而到七零年代則正式超越。在《先/產/婦》書中,強調台灣的三零年代,醫師接生比率一直維持在2%左右(頁122);但這並不表示婦產科醫師的「取代」過程沒有開始。即使我們接受有點模糊的「醫師接生比率」算法(頁164, 接生活產數與難產數的關係為何?),但在接生數量之外,我們不能忽略總督府在制度與機構上,對於婦產醫學提供了優渥的成長條件─特別相對於助產士。以致於到30年代,台人婦產科醫師已逐漸成為台灣婦產科的主流(頁20-4),是婦產科醫學知識技術、聲望、教學(助產士)的中心,奠下了戰後快速發展的基礎。

最後,在《先/產/婦》的結語中,二作者企圖把台灣的「生產」過程,看成一個逐漸「世俗化、隱密化、與個人化」的過程(頁153-4),至於日治時期的新式產婆,沒有取代傳統先生媽,作者則將之解釋成因為民間「傳統禮儀與人際網絡」仍然強有力的緣故,前面已經討論過。這整個歷史解釋,雖然不是天真的醫學進步論,但是本質上似乎沒有超越「進步、世俗化、但又遭到傳統阻力」的敘事主軸。相對而言,日治台灣殖民醫學的一個「性別化 gendered」的醫學取向(如醫學教育全然不收女生、產婆教育的低位階與低投資性、助產實踐的高限制性等),透過總督府的權力,在台灣強勢發展,讓新式產婆這個近代女性專業,在日治時期沒有全力發揮,有點像曇花一現,在戰後就快速地被興起的婦產科所取代。這些殖民醫學的性別偏見取向,就不是前面「傳統禮儀」的層次所可以解釋的了,可惜在《先/產/婦》一書中卻沒有著墨。


參考資料──

范燕秋,2001, May, 「日本帝國發展下殖民地台灣的人種衛生(1895-1945)」,政大歷史系博士論文;特別是第六章「人種通婚限制與殖民地婦幼保健問題」。

吳嘉苓,2000, July, 「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no.4, pp.191-268,

傅大為,1999, Nov., 「台灣近代(男性)婦產科的興起及其性\別政治」,東海大學「間別千年」社會學研討會;2001, July, 本文的 second version,性別、醫療與社會─學術研討會,高雄醫學大學,兩性研究中心。

------------------------------------------------------------------------
後現代史學一定比現代史學進步嗎?

簡單的回應如下:我寫的書評,不是基於後現代史學,而且也沒有比「進步史觀」
的史學來的「進步」。我不用進步一詞,已經十多年了,好像遠在「後現代史學」
一詞輸進台灣之前。但是,我所用的歷史敘述,是比「進步史觀」的史學要來的好、
來的準確。

進步史觀的史學,有個潛在的「啟蒙」目的論在指導,認為後來者、現代、科學者,
一定比較好、比較進步,而歷史是朝前不斷進步的。科學、醫學、技術等都是如此,
如果碰到「反動的」阻礙,那只是暫時的,歷史的大步伐終將前進。

從我的歷史論文、科技史著作、到目前的書評,都企圖排除如此的態度。
關於傳統先生媽的歷史研究,歐洲史與美國史中,現在有很多研究,讓我們看到
一個遺失掉的真實世界、一個被後代主流醫學不斷污名化的世界、一個展現
女性專技者優秀傳統的世界。坦白說,我有點對之著迷。而台灣今天,對於
傳統失落的先生媽傳統,除了從主流醫學與媒體來的批評與污名化之外,
真正的研究可能還沒有開始。

這不是後現代,可能是前現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