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員們給的回饋與建議
我會好好珍藏
這是我們的資產
也是我們繼續進步的動力

感謝您們的參與
讓這趟中醫之旅生動、豐富

--------------------------------------------------------------------------------

寄件者: ○○○@msn.com
主旨: 台北經方與針灸開課了
收件者: ○○○@yahoo.com.tw
日期: 2008 8 25 星期一 下午 7:38

您好
開課時間:97年 9月 4日 開班,
每星期四晚上7:00 ~ 9:00,共計 20 堂課,
歷時五個月 (自 970904 ~ 980122)
 
上課地點: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
(台北車站正對面 / 現亞洲廣場 / 即統一元氣館樓上)
為一獨立空間,有獨立廁所,獨立冷氣
現場並有茶水供應,非常舒適的上課環境
…………………
………

在開課前幾天會再以電話提醒您來上課
屆時請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來參與這一趟愉悅的中醫之旅吧!

--------------------------------------------------------------------------------

Date: Tue, 26 Aug 2008 13:36:49 +0800
From: ○○○@yahoo.com.tw
Subject:台北經方與針灸開課了
To: ○○○@msn.com

老師您好, 我是○○○, 有收到信了~ 謝謝!
有一點想請問老師,有些人質疑我為何要去上課~
老實說,像老師說的一樣, 我"窮則獨善其身~
我想醫好自己的○○和○○問題" 這樣就很足夠了.
再來, 我聽到好多人中風~ 我好想盡一己之力,
如果平時可以幫他們做些防範,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受苦了.
不知道以上,是不是學生自己想太多~
以我去上20堂課的能力 是否真能幫到自己和別人.
我沒有任何中醫學習的經驗~ 但我很想學會~ 再請老師能否幫忙指點~ 謝謝了!

--------------------------------------------------------------------------------

寄件者: ○○○@msn.com
主旨: RE: 台北經方與針灸開課了
收件者: ○○○@yahoo.com.tw
日期: 2008 8 26 星期二 下午 2:01

我想你是很有智慧的智者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沒有任何中醫學習的經驗,剛開始會吃力點,不過沒關係,只要能跟的上進度
你的願望都可以達到,不論是理論或實際的技巧課程中都會研討
放輕鬆,愉快的上課,認真學習,絕對可以幫到自己和別人

--------------------------------------------------------------------------------

From: ○○○@msn.com
To:
Subject: 中醫之旅記遊
Date: Thu, 15 Jan 2009 22:40:22 +0000

各位學員
 
課程接近尾聲,感謝大家熱情的參與
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反思
關於中醫的心得與體驗
不需預設太多, 也不需預設讀者
當作是自我的對話
作為這次中醫之旅的紀錄與總結
如果有實際的運用經驗也歡迎分享
透過你們的文字, 我會提供相關的建議
此外對於這次的課程如有任何建議也歡迎不吝賜教
 
謝謝大家

--------------------------------------------------------------------------------

> Subject: 中醫之旅記遊
>
> 在來上課之前,我沒有老師教,大多數的知識來自於網路與中醫書籍,FTP站上的
> 資料都是我收集來的,大約只看了10之1吧!因為太多了,加上沒有基礎,其實有
> 看但沒有懂,
> 不過我確信『中醫真的可以治病、救人』,我不想去考中醫師,只希望能幫助家
> 人、與周遭朋友,大約5、6年前我也去學過『奇門遁甲』、『陽宅格局』等,沒有
> 用在周遭生活就忘光了,
> 我自己是從事網路相關的工作,網路知識更新相當快速,我都是到處看看與自修來
> 的,因為『求人不如求己』,我相信中醫也可以自學,不過要花比較多的時間,
> 這次上了課,有老師教,還真是學了不少,為避免學了不用,就勇敢的給他用下去
> 了,我覺得學習知識還是要從做中學比較容易記住,
> 所以感謝老師的歸納與整理,雖然還無法完全理解,但感覺上比自學增加了數年的
> 功力,光是敢札針與用藥就值得了,自學還不知要多就才能突破!!
> 中醫真的是要去理解,才會活用,個人還要有一段時間學習,傷寒論需要好好的讀
> 熟,針灸我想參考董氏奇穴練練,在這段期間,同學們的經驗交流也是受益良多,
> 也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與大家多交換學習心得!

--------------------------------------------------------------------------------

> Subject: RE: 中醫之旅記遊
>
> 一開始是在老師blog看到在龍潭的中醫養身課程公告
> 八年來陸陸續續看了不少中醫,但還是一直沒有很大改善的我心想:
> 「何不自己來學學中醫概念,找找原因是出在哪裏?」
> 我很清楚上課後,自己的思考方向會有很大的改變,
> 改變需要有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才能順利進行,所以便拉了先生一起去上課。
> 的確,上了老師的課,我慢慢的改變了,
> 一向鐵齒且只要孩子一有感冒症狀就忙送小兒診所吃退燒及抗組織胺的先生也改變了...
> 我們不再容易慌慌張張, 第一個念頭想的就是如何辨證..
> 所有上課教的辨證程序都會認真去回想且演練一次,這其實不容易也很容易混亂疑惑
> 不過,就如老師說的,這一切都是需要經驗,
> 一次、兩次、三次...經驗多了,自己就會找出相應之道。
>
> 至於自己,實在是毛病太久兼證很多,目前仍在找相應之道中,
> 但是往年最怕天冷就心臟無力無法上班的我,
> 今年冬天就覺得比較不同,今年冬天很冷,但我睡覺時竟然不會手腳冰冷
> 頭暈時我不會害怕,快找穴道按摩, 胃痛時我會自己下方處理...
> 當然過程中,我還是會有疑惑困頓的時候,但是我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生命品質自己要學會掌握...
> 前兩天,有一位同仁照往昔要來和我"吃好道相報"推薦他又找到的xxx中醫,找我一起去試試..
> 我當下竟然沒有想試試的念頭,我告訴她:
> 「妳中醫也看了好多年,有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思維觀念,或even自學?」
> 我知道我要學習的東西還好多,再加上記性不好,上課又常常容易抓不到老師的重點
> (尤其是針灸,我對它有畏怯感,但又躍躍欲試,很矛盾.再加上我耳背常常聽錯,所以聽到的理解的
> 和老師講的有時竟會完全相反...真是氣餒啊...)
>
> 當然,除此以外,在課程中老師分享了很多我們一直以為的常識,其實並不應該是常識更不應該是常理;
> 既有的制度,既有的想法都不應該一昧的去接受,要抱持合理懷疑,多探求其它合宜做法的態度。
>
> 我相信,每天多接觸一點,偶而去吵老師多問一點,我會看到更多更不可思議的改變。

--------------------------------------------------------------------------------

Subject: RE: 中醫之旅記遊

同學大家好:
        之前就很想上有關傷寒論的課程,無奈台灣很少人開;坊間都溫病派的為主,
治病效果也都不明顯,就想不如自學來求自保,又有能力能助人.
上了這課程學了不少基礎,起碼文言文的醫書可以理解到八九分,想當然...用藥的拿捏
也能掌握了;之前自學直接用藥,效果就很顯著,更別說上了這課程之後的功力.甚至可
以很有自信告訴別人,吃中藥的藥效絕對比西藥來的快!!
這課程帶給我最大的突破是札針,在練習階段,同時要扮演施針人以及被札者,這需要多
大的勇氣啊...不過為了達到學習的目的,只好牙一咬札下去,縱使札到血管,也要忍受.
這課程真的很充實,讓我覺得什麼都可以學到,當然,學無止盡,還是要靠自己再進一步
去研讀及體驗,課程的結束是另一個開始,但起碼找到一個方向前進,我個人覺得需要
一點時間去消化這豐富又精采的課程,所以下一課程先暫不報名了.不過有機會還是
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資源,相信這樣大家能學習更多更快.....
在這邊非常感謝老師的不吝教導,也期許老師能在中醫領域教育更多人才....加油~~

--------------------------------------------------------------------------------

Subject: Re: 中醫之旅記遊

在此次課程之前,
許多中醫的知識對我而言,
只是〝知識〞,或是一些很瑣碎的片段。

之前在學校的訓練過程裡,
從文獻的探討、實驗設計、結果討論到最後的結論,
我很習慣〝有邏輯〞的思考模式,
也常從實驗中獲得一些感想,
因此在補習班的學習實在無法體會中醫的精髓與奧妙,
自己看坊間的一些書,得到的東西也是非常破碎的。

很幸運的能參加這次的課程,
原來,八脈八法是這麼無上的寶貝。
原來,時下這些常見的疾病都在傷寒雜病論中有方可尋。
原來,化繁為簡的五輸穴早已包羅萬象。
原來,中醫不是高閣中的經書。

在課程當中,有兩個概念是完全顛覆我的想法的...

首先就是〝翻病反應〞,
生病不是ㄧ件壞事,
而是身體仍有能力對抗病邪。
所謂的〝病〞是身體對抗邪氣所產生的症狀。
○○同學說的好:〝以病為師〞,
面對疾病,不該要害怕,
而是應該要靜下心來好好聆聽來自身體的聲音。
老師提到的〝轉念〞,
就是邪正對抗的關鍵,
有果必有因,
改變致病的想法、習慣、態度,
才是治癒疾病的萬靈丹。
鄭幅中說:每個人身上都帶有藥囊。(他是指穴道)
吳清忠說:身體有自癒的能力。
無論是形而上的想法態度,
或是形而下的生理反應,
我學習到了,
生了病不該只是〝亂投醫〞,
應該要好好省視自己的生活,
並且相信痊癒的成敗關鍵在於自己。

另外,〝補藥就像是ㄧ種借貸行為〞。
這個觀念對我來說是前所未聞的,
就〝能量守恆〞的觀點來看,
是合乎邏輯的。
老師說,
〝補藥只是將能量引到標的部位〞
〝補藥只是將不平衡的氣血加以調整〞
〝唯二的補藥只有兩種,睡覺與吃飯〞
這番話若是能讓只吃維他命的〝漂亮美眉〞,
或是喝雞精、夜以繼日的〝拼命三郎〞聽進去的話,
該有多好。

這些時日以來真的學到好多東西,
標病與本病,
圓運動的治療思維,
火神派的慎用苦寒之藥,
重拾舊書,我的視野似乎寬廣了許多。

最後,
感謝老師無私的傾囊相授,
也非常榮幸能認識各位同學,
每每聽到大家真誠的分享心得加上老師的治療邏輯,
總讓我想為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加上新義,
老師的〝精〞與同學們的〝誠〞,
呵呵,有一點異想天開。

祝福大家
平安順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cm2005 的頭像
    tcm2005

    理解中醫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