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舊說本書為夏禹時作,不可信,大約出于周秦間人的記載;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到西漢劉秀(歆)校書之時才合編在一起。 

《山海經》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粑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作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及書末海內經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為若干節,前一 節和後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話句相承接,這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得非常清楚。 

《山海經》所記的內容,範圍很廣,劉歆《上<山海經>表》說︰“(《山海經》)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全書記載了約一百以外的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以及這些邦國、山水的地理關系,風土民俗和重要物產。它還記載了百來個歷史人物,以及這些人物的活動或世系。其中原始神話、原始宗教的材料尤多。許多散亡的中國古代傳說,都有賴此書得以保存其大概。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的源頭,分為〈山經〉〈海經〉兩大部分,魯迅曾言:「山海經乃古之巫書。」即點出了它濃厚的傳奇色彩。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彩篇章:〈精衛填海〉、〈夸夫逐日〉、〈刑天斷首〉等等,皆寓哲理於其中,令人深思。〈山經〉多記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禮儀式和所用之物,間亦寫到諸山神的形貌、職司和神力。〈海經〉則多記海內外的奇風異俗及神奇事物,內容豐富多變,充滿奇幻色彩。《山海經》是研究上古社會的重要文獻,但由於它「恢怪不經」,因此很難理解,也很難歸類。有人把它視為神話,有人把它視為地理書,有人說它是最早的小說,也有人說它是「古之巫書」;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山海經的智慧
本書從生物學、地理學、民俗文化及歷史考據等方位對《山海經》進行綜合審視,其科學、犀利的論斷堪稱一種新的、但卻是符合歷史邏輯的解讀。最精彩的是,作者基於“讀圖”或“讀連環畫”的原理,把《山海經》中支離破碎的圖片連綴成完整的故事,並以其嚴謹研究和私家偵探般的縝密推理,將其中隱藏的智慧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澄清了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誤解和迷信。《山海經》中的世界,充滿了種種的不可思議,但它是那麽的真實,仿佛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

作者自序:
這本薄薄的小書已經耗費了我太多的精力,這種代價在親友的眼中實在有些不太明智,但我想,只要能有讀者肯定我所作過的努力,我就已經非常欣慰了。

    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了拂去數千年來蒙在《山海經》上的灰塵,還它一個真實樸素的面貌,這很艱難,因為科學的態度需要太多證據,而這恰恰是我的致命缺陷,所以很多時候,我只能用直覺來給出一種預見,這種預見是否正確,那就像霍金希望科學家們製造一個黑洞來證明自己的理論,答案的揭曉還需要等很久。

    王婆總是吆喝自己的瓜好,我也只能吆喝一下自己的理論,那就是‘以常識解決所有問題’,可以說,這本書中每一個觀點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都是叛逆性的、或者說是令人豁然開朗的。其實我希望這本書成為一本科普讀物,每個人都可以理解或表示反對。

    《山海經》自古以來都被稱神話之書,被認是荒誕不經之作,司馬遷曾說“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胡應麟則說“山海經,古今語怪之祖。”他們不經意之間就把山海經擺在了高高在上的神壇。很多人瞭解山海經是從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講的是繪圖的人面獸,九頭蛇,三足鳥。由於這些名人的誤導,結果以訛傳訛,山海經幾千年來就完全被當作神話了。

    其實《山海經》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五藏山經,這是以東、南、西、北、中五大山系主體的地理著作,這部分只是鳥獸怪異,山川道裏很難考證;另一部分是海內經、海外經、大荒經,這部分是圖文參照的歷史著作,但是圖像部分已經失傳,其中神話傳說又比較多,所以被人誤以?荒誕。

    《山海經》到底哪些地方荒誕呢?一、鳥獸荒誕?二、山水荒誕?三、故事荒誕?四、概念荒誕?(詳細內容請參看原文出處)

書摘:

初民的辭彙並不豐富,他們缺少很多名詞和形容詞,所以它的文字有時候很模糊。可以說,山海經的文字是可信的,它的描述絕大部分也是客觀的。辭彙的缺乏造成了大量難以理解的類比和拼湊!

    山海經中提到,“黃山,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山海經很詳盡的介紹了鸚鵡的形態,“其狀如鴞” ,鴞,又名貓頭鷹,身長13-71釐米不等.“青羽赤喙” 就是青色的羽毛紅色的嘴.“人舌能言”如果讓不知道鸚鵡的人來猜想,他可能會認?那種鳥有人一樣大的舌頭.其實這是一個很錯誤的理解,因?山海經的作者是沒有‘靈巧’這個詞語的,他的原意是“像人一樣靈巧的舌頭.”但是這種過於簡單類比就丟失了一些語義,所以人們就習慣在‘人的舌頭’上理所應當的加上了‘和人的舌頭一樣大’的定語,很自然的扭曲了作者的本意。(http://www.kepu.com.cn中國科普博覽,動物科普資料大部分來源於此)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我們接著看前面已經講過例子.“餘峨山。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菟”,《說文解字》“菟”通“兔”。《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說的也是‘兔’ 。“鴟”也是一種貓頭鷹。翻譯過來就是說這種野獸像兔子,但是嘴很像鳥類,眼睛像貓頭鷹、尾巴像蛇。貓頭鷹的眼睛是圓的,蛇尾巴是細長的,鳥類的嘴是尖的。其實作者需要的詞語是‘圓’‘細長’或者‘尖’之類的形容詞,但是由於辭彙的缺乏,他只好選擇用已知的生物來替代。犰狳貧齒目犰狳科,尖嘴,圓眼睛,尾巴跟蛇一樣粗細,身上有甲,每每遇到危險,犰狳便會將全身卷縮成球狀,將自己保護起來。這豈不正是惟妙惟肖的“見人則眠”?

   再看“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泚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蕪食之不費。(北山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茈魚、何羅魚看來是同一種魚,至今也不知道何羅魚是什樣的。我們只好自己來分析。鮒魚又名鯽魚,在分類學上屬鯉科,鯉亞科,鯽屬。‘一首而十身’我們日常所知的,章魚有八隻足,烏賊有十隻足,八隻短足圍口而生,另有兩足特別長,主要用於捕捉食物,稱捉足。烏賊體型與鯽魚相差不多,區別在於茈魚是十身,而烏賊是十足。現在我開始提問,請你描述一下烏賊,你說‘一首十足’,那我問你烏賊沒有身子嗎?你可能修正一下你的概念,改成‘一首十身。’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於身子和足的概念並不是太明確,他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造成了描述上的混淆。袁珂《山海經校注》“‘蘪蕪’郭璞注雲:香草。”‘其臭如蘪蕪’是說茈魚的味道很好。烏賊的味道我們大家都知道。‘其音如吠犬’這的確很難解釋,但是我們知道海洋生物大多會發聲的。鯰魚發出“咚咚“聲像軍鼓;河豚魚、刺豚則發出“呼嚕“打鼾聲。蝦群發出連珠炮一般的海底雜訊,章魚的也能發出尖叫聲。不管這種叫聲算不算‘犬吠’,我們看到山海經的作者已經盡力去詳細的描述了,只是由於辭彙的貧乏和概念的不明確,才造成了我們難以理解的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