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中藥藥名賦詩文/劉發生


藥名撰聯


某一中藥舖「仁和堂」門旁的一幅對聯曰:「熟地迎百頭益母紅娘一見喜;淮山送牽牛國老使君千年健。」此聯精選十味中草藥名,用「迎」、「送」兩字自然而恰當地相連相串,對仗工整得體。又一藥店門聯曰:「攜老,喜箱子揹母過連橋;扶幼,白頭翁拾子到常山。」此聯共嵌六味中藥,喜箱子、白頭翁、常山三味是原名,貝母、連翹、時子三味各著一字諧音,全聯潛指醫師要具備救死扶傷、普濟疾苦的崇高醫德醫風。真乃「當歸方寸地,獨活世間人」也!還有期盼生意興隆的:「降香木香香附滿店,黃藥白藥山藥齊全。」中藥世家喜慶聯:「琥珀青黛將軍府,玉竹重樓國老家。」

藥名諷貪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中國藥鄉」湖北蔪春縣享負盛名。據傳,橫行鄉里貪掠成性的縣令,一天要李時珍開具滋補藥方,李時珍一揮而就:「柏子仁三錢,木瓜二錢,官桂三錢,柴胡三錢,益智二錢,附子三錢;八角二錢,人參一錢,台烏三錢,上黨三錢,山藥二錢。」這是一個藏頭藥方。每味藥開頭一字連起來便是:「柏木棺材一副(官柴益附),八人抬(台)上山。」直氣得貪官連連跺腳,自認晦氣。明代還有位學者豐坊,給寧波縣令也開了具藥方:「大楓子去了仁,無花果多半邊;滑骨皮用三粒,史君子加一顆。」此藥方用拆字添字法諷嘲貪官們是「一夥滑吏」,言簡意賅,入木三分,冷嘲熱諷。

藥名賦詩

清人趙翼語:「藥名入詩,三百篇中多有之。」唐代張籍《答鄱陽客詩》云:「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豈君知。」此詩傾訴了與客相逢的衷腸,並巧用「地黃」、「半夏」、「枝(?)子」、「桂心」四味中藥名,特別是將前句的尾字與後句的首字相連,巧妙地構成「連珠體」,讀來意味盎然,韻味十足。北宋洪皓的詩也頗有妙趣。「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已白頭。」思鄉念母之情油然而生,妙用藥名賦真情,讀來感人至深,令人回味。

藥名填詞

南宋詞人辛棄疾《滿庭芳》一詞,把藥名隱於詞中,充滿了女子纏綿細膩的逸致閑情:「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鏤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少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寓草木以生機,寄藥名於情意,使人「悠然會心,妙處難與君說」。

藥名入戲

清代文人蒲松齡把中藥之功能、性味、特點,運用生、旦、淨、丑等角色行當加以編排,使藥物人格化,情節故事化,書寫成《草木傳》。如「清肺湯」一折中寫道:「那一日在天門冬前,麥門冬後搖了搖兜鈴,閃出兩名婦女,一個叫知母,頭戴一枝款冬花,搽著一臉無明粉;一個叫貝母,頭戴一枝旋覆花,搽著一臉天花粉。金蓮來求咳嗽藥方,黃芩抬頭一看,即知頭面各般所有枳實俱是止嗽奇藥,放下兜鈴,匯成一片,便把那熱痰喘嗽一併治去。」有扮相,有音響,有動作,有化妝,活脫脫的一齣好戲!看後,令人稱絕!

這真是「藥名賦詩文,韻味意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