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聽到一些朋友反應,服藥有格拒現象:
「吃粉劑的時候會吐出來。但是湯藥不會。」
「吃某家的粉劑會吐出來。但是另一家的不會。」
「胃無法吃任何中藥,吃了不是脹氣嚴重就是反胃到吐。」
「吃了藥(水藥)胃很不舒服...」
醫案例:
以前出過車禍,天生骨盆容易歪掉,造成頸椎和骨盆歪掉。
痛風從小就有徵兆,十五歲就驗出尿酸過高,飲食相當節制
清淡不喝酒,不抽煙,不大魚大肉,只是病倒前很勞累吧,常日夜顛倒。
目前為止的大難題,無法服用任何湯藥,最多三帖便會反胃嘔吐(不論任何種的湯藥)
看過十個左右的中醫,十個都遇到一樣的困難,藥無法吃進去,實在不知道怎麼好!
被診斷為:胃弱,腎有濕氣,頸椎有問題,因為頸椎骨盆有歪掉而心臟絞痛。
分析:
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者死。」
朱丹溪曰:胃氣亦賴痰收養,不可盡攻,攻盡則虛而愈劇。
嘔吐:衝脈為病,氣逆裏急,有聲有物為嘔,有聲無物為噦,
有物無聲為吐。其證或因寒、因熱、因食、因痰、氣逆上沖而然。
膈噎:多由氣血虛,胃冷胃槁而成,飲可下,而食不可下,
槁在吸門喉間之會厭也;食下胃脘痛,須臾吐出,
槁在賁門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
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門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
朝食暮吐,槁在闌門大小腸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
又以痰飲、食積、瘀血壅塞胃口者,
如寒痰、胃冷,則宜薑、附、麥、朮。
胃稿者當滋潤,宜四物、牛、羊乳。
血瘀者加韭汁。
丹溪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結,宜牛、羊乳,時時嚥之,而煎服四物湯為上策。」
丹溪曰:「有食熱物及鬱怒致死,血留胃口作痛者,宜加韭汁、桔梗入藥,開提氣血。
有腎氣上攻,致心痛者,宜韭汁和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
治反胃,宜用牛乳加韭汁、薑汁,細細溫服。」
汪昂曰:不如少服藥,飲牛乳加韭汁、或薑汁、或陳酒為佳。
建議:
因尿酸過高,飲食相當節制清淡,不大魚大肉,致使胃無痰氣以養胃氣。
或是長期吃生菜、減肥、生機飲食者都有此問題。
所謂的痛風關節痛,應該稱歷節風比較恰當,
病機乃濕熱流於肢節之間,腫屬濕,痛屬熱,汗多屬風,麻屬氣虛,木屬濕痰死血,
亦是胃中有濕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故每當氣血虛弱時就會發作疼痛,
應跳脫西醫痛風的概念,與飲食內容無涉,但是如果大魚大肉造成胃部受傷加劇,
反映出來的就是枝節腫痛,只要化去胃中濕痰死血並補足氣血,是可以根治的!
因此胃氣不足,無以運化,是所有病症的根源。
為對治服藥反吐出之現象,應先養痰以助胃氣,胃氣足以運藥,餘症皆易癒矣!
1.可用四物湯燉泥鰍(滋陰補血,生痰養胃。)
2.牛乳加韭汁、薑汁,細細溫服(韭汁散瘀,薑汁下氣、消痰、和胃,牛乳解熱、潤燥、補虛也。)
3.腎氣上攻,致心痛者,宜韭汁和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
歡迎各位好友繼續來批評指教
- Dec 10 Sat 2005 14:50
胃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