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自1867年傳入北海(當時屬廣東省的廉州府)後,在嶺南流行了半個多世紀。鼠疫流行期間,患者不分男女老幼、職業身份,均可能受傳染。“有出門拜客,染疫而亡者;有爲人診病,染疫並禍及家人者;有染疫回家,妻及子女亦相繼而亡者;有爲親人料理喪事,染疫而亡者;有出外購物染疫者;有赴局辦公染疫者;……有賊入疫家染疫而亡者;有在麵館、妓院傳染者;有參加集會廟會,染疫暴亡者。僅1894年廣州鼠疫死者,竟達十萬之衆”。嶺南醫家在防治鼠疫的過程中,總結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發現了許多有效方藥,本文對此做一介紹。

1.對鼠間鼠疫向人間鼠疫傳播過程的認識  
  嶺南方志,如光緒《梅菉志稿》、光緒《海陽縣誌》、宣統《陽江縣誌》、民國《龍山鄉志》,以及清代金武祥的《粟香隨筆》等均記載,鼠疫緣於老鼠居於地中,先感地氣、地毒而發病,人觸死鼠之氣而發病。一些鼠疫著作,如嶺南鼠疫專家羅芝園的《鼠疫抉微》指出:“疫從地氣而來,鼠先染疫而死,死鼠穢氣熏人,感之即病。”新會區德森也記載:“曾見疫時,鼠或神呆氣鈍,晝出於庭,小孩子偶戲弄之,亦次日無病而斃。凡染疫之家必有死鼠,或死於穴中,不及見耳。必搜尋除去,否則觸其穢氣立斃。” 
  現代《傳染病學》指出:鼠疫的傳染源爲野生齧齒類動物,在動物間形成鼠疫後,傳播於家鼠,傳播媒介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後,再叮咬人體,進而將鼠間鼠疫傳播到人間。粵籍現代鼠疫防治的奠基人伍連德早在20世紀20年代對這一問題已經有詳細且合乎科學的認識。而早在19世紀90年代,羅芝園雖然沒有點明鼠間鼠疫與人間鼠疫的媒介爲蚤類,但明確指出不可坐臥貼地,要穿鞋,以隔地氣。 

2.治疫先治鼠

  人間鼠疫是由鼠間鼠疫經蚤類傳播所致,嶺南民衆據“利物即以利人”的原理,認爲若能先期治好染疫之鼠,阻斷鼠間鼠疫與人間鼠疫的傳染途徑,則可預防人間鼠疫。新會區德森在補箋閩人《時疫辨》時,提出用炒香綠豆,雜以生綠豆置於牆腳病鼠往來的地方,讓病鼠食之以解鼠毒。“每疫將作,鼠必先死,頃刻有蛆,臭穢,觸者立斃。然疫由鼠來,當先從鼠治之。余見疫盛行之時,人家始見死鼠,囑其炒香綠豆,間以生綠豆置於牆隈並鼠往來處,俾鼠食以解鼠毒。自後其家不聞有人疫死者。曾經試驗,此利物即以利人也。蓋綠豆最能解疫毒,但生綠豆鼠或不食,故以炒香者雜之。”

3.捕鼠、滅鼠、葬鼠
  由於疫死之鼠會發出臭穢之氣,人觸冒之,即被傳染而死。“夫鼠穴於土中,受地氣獨早也,故其死者目必突而赤,頃刻有蛆,氣極臭穢,……觸其臭即暈跌死”。因此,嶺南各地民衆紛紛自發地或有組織地捕鼠、滅鼠。“於是家家捕鼠,幾致搜掘無遺”。 
  由於疫死之鼠具有傳染性,據記載“有鼠將死而貓噬之,貓死。人食其貓,人死。高州城外,瘞鼠處,牛食其草,牛死。犬亦如是。”因此,一些醫家認識到,埋葬死鼠之地,應選擇荒避之地,塚穴要三尺深。爲的是使其氣不能出而感人。嶺南鼠疫專家們強調“疫將作,必先見死鼠,急宜深埋”。 

4.注意飲食起居 
  居處通風潔淨。羅芝園在《鼠疫彙編》中曾指出:“避之之法,當無事時,庭堂房屋,灑掃光明。廚房溝渠,整理潔淨,房間窗戶,通風透氣。” 
  近水當風處、大樹陰涼當風處、嶺頂四面當風處、城堞均爲理想的避疫之地。羅芝園還指出:“疫勢稍急,即宜遽避,得大樹下陰涼當風處爲妙(樹下避疫,外夷法也。驗之本地,屋下樹下俱平安)。或泛舟水上尤妙,否則,居近水當風處亦佳。雷、廉十餘年,凡船戶無犯此症者,可知也。水以大江大塘爲勝,若水小塘,當疫發時無不翻底黃濁者,然仍勝於無水處。若不得近水,則嶺頂四面當風處亦好。居城者能上城堞,避之亦可(高州居城堞者俱平安)。倘無處可避,則每日全家男女,俱出屋外有樹木處,高坐吹涼,夜間回家,仍要開窗透風。……倘或感病,即時移出大樹下當風處,必要高床高凳,切勿近地,若近地則感受毒氣,更速死。觀避出而睡平地者,死反多於在家,其故可知也。”鼠疫專家黎佩蘭認爲“病人宜露風,此症與感冒風寒相反,不必避風,正可藉風以散其熱”。“宜近水,宜近林木,屋宜透涼,有窗宜開通,地宜常灑掃,宜呼吸草樹花香”。 
  人口不可太過密集。設避居他宅,必須清涼疏爽,不可衆人擁雜一處,反易致病。 
  宜時常用如意油拭鼻,以避邪氣。 
  用極細之沙,厚鋪床底,將房間屋瓦拆開見天,自然平安。 
  多飲茶水,多吃葛、薯、豆類食品。黎佩蘭在《時症良方釋疑》中指出:宜多飲茶水,以滌血熱(龍井茶、山茶、豆角幹、馬齒莧、桑寄生、馬蹄、蔗、苦瓜幹皆可)。非獨有病爲然,饑宜食粉葛、黎洞薯、赤小豆、生馬蹄(或磨爛蒸熟)、生地黃皆可,以少爲貴,不饑則不必食。 

5.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是平安不染時疫良法。清代梁達樵《辨證求真》指出:“平時用九節石菖蒲二分、銀花蕊六錢,煎水一盅,先服三分之一,將三分之二入蜜糖再服可也。何以先服再服,內有法道存焉。先服菖蒲、銀花,乃通內竅而辟穢,又嫌菖蒲過燥,不能多服,加入蜜糖再服潤燥解毒。若三味同服,又嫌蜜糖膩住穢濁,不能辟疫,是以一立法貴乎精。良方名銀蜜平安飲,可無疫症傳染也。” 

6.遷徙避疫 
  由於瘟疫的高死亡率和強烈的傳染性,民衆從求生的本能出發,遷徙避疫成爲必然之舉。“見有死鼠,則盡室以行,或巢寄山林,或舟浮水面,多服解毒瀉熱之品,獲免甚衆”。“近日染病之家紛紛遷徙以避,故省中屋宇多半曠閑,無人居住,而市面生意因之冷淡異常,凡酒店茶樓尤顯寂寞,無敢過屠門而大嚼者,貿易中人無不仰屋興嗟也”。然遷徙避疫,既有能免於染疫的積極一面,也有將一地的瘟疫隨著人員遷徙而傳入另一地之虞。 

7.預防接種 
  資料顯示,鼠疫預防接種在20世紀初,已在嶺南的汕頭利梅州地區施行。當時的鼠疫預防注射液由日本進口。“1904年下蓮鷗汀有流行,當地曾注射鼠疫菌苗,死亡較少”。“1910年福音醫院(汕頭)有鼠疫預防接種,每人收費2毫,並由院方簽保證書,保證三年不染鼠疫,否則賠償20銀元。另有出診的醫務人員腳擦香油,襪內藏臭丸粉以防跳蚤侵害”。 
  嶺南作爲鼠疫的流行重災區,其民衆和醫家通過對這一瘟疫的長期觀察、研究,總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這些預防方法不同程度地起到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減少死亡率的積極作用。不論是對鼠疫傳播的認識,還是具體的預防方法,均不斷取得進步。然而,縱觀嶺南鼠疫流行史,除香港地區以外,鼠疫預防相對滯後於鼠疫治療。由於鼠疫的傳染性和高死亡率,民衆個體分散的防治措施,對於防治瘟疫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對公共衛生事務的積極干預和全面參與,關係到整體防疫的成敗,任何民衆個體的防疫行爲都要服務于和服從於政府的防疫方略。政府必須強制執行各種有效的防疫措施,民衆要對政府採取的非常規措施給予充分理解,配合、支援政府的防疫工作。
出處:http://family.fh21.com.cn/39120/zy/html/20050126/212404.html
相關閱讀:
嶺南瘟疫史
http://www.bhkaec.org.hk/paper/app08.htm
http://active.chinainfo.gov.cn/sars/ViewInfoText.jsp?infoid=57585&COLUMN_ID=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