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今天的新聞看幾個數據
國人因癌症死亡者占死亡總人數的28.4%,排名第一,連續29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台北市中年死亡人口中,每2位就有1位是因為罹患癌症死亡。
台灣一年新增8千多位乳癌病患,服藥後可以延長14個月的生命,一個月要9萬, 還要受盡痛苦折磨14個月。
肺癌就醫檢查時,80%已是第3、4期,無法開刀治療,多以化療為主,平均存活約8個月。
在數據的背後有何意涵?
欲知後事且待下回分解 

------------ 
台灣一年新增8千多位乳癌病患,其中25%是陽性乳癌病患,1線藥物無效,需要2線藥物,不過健保並沒有給付,病患一個月得負擔12萬藥費,不少病患吃不起,自行停藥,對於未來不敢抱任何希望,而這2年病友曾向健保局爭取給付,卻還是被排除在外,讓乳癌病患相當無奈,發出怒喊,對此健保局回應,是因為藥廠所附的資料中,沒有明確的實證證明能夠延長轉移性乳癌病患存活率,才沒有給付。戴著口罩,眼神難掩落寞,43歲的乳癌病友許小姐,抗癌路已經走了8年,身上曾經有6處癌細胞轉移,靠著化療以及自費標靶藥物控制,原本癌細胞指數下降,也只剩下兩處小於1公分的腫瘤,但標靶藥物一顆就要710元,一天得吃5顆,一天藥費就要3585元。一個月得花9到12萬元,看著存款數字不斷減少,讓許小姐不得不停藥。乳癌病患許小姐:「沒有辦法,沒得選擇,我不能說把所有錢都丟在藥費,這樣子就算我的病治好了,相對我精神負擔會更大。」自行停藥的結果,頸部腫瘤又再度冒出,而這位葉小姐也是乳癌患者,靠著勞保退休金,支付標靶藥物費用,能再吃多久,也不敢把握,需要2線的口服標靶藥物,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每年約有3-4000人,病友要求將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頻頻遭到排除,病友發出怒喊。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要我們行動去街頭嗎?要癌症病人一起走街頭嗎?所以我覺得我們是二等的,在癌症對待裡面,今天來說對乳癌照顧不錯,可是乳癌必須要全面性的檢討它的制度。」對此健保局回應,主要是藥廠沒有列出新藥臨床報告,無法確定治療效果,而且一年得新增5億元經費,儘管這類病患仍有傳統方式治療,但部分醫師認為,服藥後可以延長14個月的生命,效果更好,健保資源有限,如何拿捏分配,令人頭痛。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8日電)肺癌列國人十大癌症之冠,醫師今天表示,罹肺癌人數增加、年齡也下降,肺癌無症狀,發現時8成是晚期,與吸菸習慣、有家族史、飲食多燒烤、油炸、空氣及環境汙染有關。據行政院衛生署去年十大主要死因統計,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是十大主要癌症之首,占20%,死亡人數也較98年增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主任柯政昌表示,一名來自桃園的31歲女老師,原定在建國百年與交往10年的男友定終身,試婚紗前,卻因持續咳嗽2個月沒有好轉,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發現嚴重肺積水,布滿癌細胞,已是肺癌第4期。柯政昌表示,肺癌初期無症狀,當患者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骨頭疼痛等症狀時,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但能手術治療的約10%;身體出現異常警訊,包括咳嗽異常、痰色轉變、呼吸會喘、體重減輕、疲勞等症狀,應儘速至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民眾初期以為是感冒、過敏、氣喘等,柯政昌提醒,幾週後及求診多次病情仍未改善時,應到大型醫院檢查;基層診所也要落實轉診制度,約1成病患會轉診,確診後有些是肺結核或肺癌患者。柯政昌表示,當有症狀就醫檢查時,80%已是第3、4期,無法開刀治療,多以化療為主,平均存活約8個月。此外,民眾也可自費基因檢測,再依結果個人化治療,可提高2、3倍的存活率。柯政昌表示,依組織學肺癌分成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又稱為表皮樣癌)、大細胞癌與小細胞癌,然而肺腺癌是因長期接受致癌物質,並停留在肺周邊、肋膜處,常發生在女性。柯政昌說,肺癌的危險因子與吸菸、家庭史、飲食、環境有關,建議飲食中應該少油、少炸、少鹽、少燒烤,盡量避免或減少飲食中致癌因子。民眾應從年輕時養成飲食好習慣,重視健康定期健康檢查,遠離疾病。1001218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台北19日電)優化免疫細胞銀行今天發布調查,國人對於現行台灣癌症醫療成效的滿意度,打了57分的不及格分數,顯示國人對台灣治療癌症的信心不足。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1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癌症死亡者占死亡總人數的28.4%,排名第一,連續29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台北市中年死亡人口中,每2位就有1位是因為罹患癌症死亡。為了解國人對於癌症的恐懼指數,優化免疫細胞銀行進行「2011癌症恐懼指數大調查」,調查結果指出,有8成1民眾擔心自己罹患癌症。再與性別進行交叉分析,顯示女性(85%)比男性(77%)更加「聞癌色變」。進一步調查,高達6成3的民眾對癌症高致死率一無所知;近3成5民眾表示家族中確實有罹癌病史。僅2成6民眾清楚癌症有其解決之道,仍有高達4成3民眾完全不知道「癌症已非不治之症」,顯示民眾對於癌症治療的了解並不深入。優化免疫細胞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表示,癌症早已不再是只有少數人可能面臨的危機,若抱持僥倖心態,恐將成為下一位自問「為什麼會是我?」的患者。然而現今社會技術日新月異、醫療發達,癌症已不再是國人聞之色變的「絕症」。根據優化免疫細胞銀行調查,國人對於癌症醫療成效(包含外科療法、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標靶治療)的滿意度,打了57分的不及格分數,顯示國人對台灣治療癌症的信心不足。吳睿穎提醒,現代人生活在充斥有害化學物質(如塑化劑、食用色素等)與高輻射的環境,加上現代人的飲食與睡眠習慣不良,誰都無法保證癌症不會來報到。因此,民眾更應主動了解癌症預防及治療的相關常識,落實健檢計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提升預防機率與治癒率。今年加拿大免疫學家史丹曼因發現免疫細胞中的樹突細胞及其能夠活化T細胞,得到了諾貝爾生醫獎。優化免疫細胞銀行調查中,有8成6民眾不知道此事,更有超過半數受訪者不知道自己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可用來打擊癌細胞,超過6成民眾對免疫細胞與臍帶血╱幹細胞兩者的差異一無所知。吳睿穎說,免疫細胞與臍帶血╱幹細胞最主要的差異性在於「醫療對象」不同。臍帶血╱幹細胞是針對血液性疾病患者,而免疫細胞主要用於治療癌症腫瘤及病毒感染的患者。根據優化免疫細胞銀行調查,有8成1受訪民眾信任美日醫療技術的品質,卻只有1成民眾知曉日本及美國已分別於2006年、2010年核可將免疫細胞回輸療法列為治療癌症的方式之一。此外,有9成1民眾希望台灣也核准免疫細胞回輸療法,使其能成為癌症的常規治療。更有超過9成3民眾支持台灣在2年內通過其規定流程。近6成信任美日醫技的民眾表示,願意提早將健康的免疫細胞儲存起來,等待未來可能罹癌時,用來「自救」。優化免疫細胞銀行為了解國人對於癌症的恐懼指數,針對20至60歲有行為能力的國人進行電話訪問調查,調查時間自1日起至14日止,總計回收有效樣本為1069份。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誤差值為正負2.99個百分點。10012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