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story.big5.voc.com.cn/article/201312/201312191537391858.html
在成都老官山漢墓群的發掘中,出土了 920餘支醫學竹簡和50枚木牘(共約兩萬字)。由於年代久遠,竹簡上的文字通過肉眼難以識別,考古人員通過紅外掃描,破解了其中部分內容。
17日,負責此次簡牘識讀工作的荊州文保中心研究員武家璧、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曆史文獻研究員和中浚等專家,對這批簡牘內容進行了初步解讀:從出土的竹簡內容來看,涉及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傷科等,還有重點醫治馬匹的獸醫書。武家璧特別指出,此次出土的《敝昔醫論》《五色脈診》等醫書,應該就是扁鵲學派的經典。和中浚則表示,從出土的經穴漆人像以及部分藥方中發現,這批醫簡在醫學史上的價值,遠高於馬王堆醫書。
西漢早期 醫術巫術已分家
出土的50枚木牘中,除了文書,還有專門記錄巫術類木牘。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刻有巫術的木牘,與M3墓葬中出土的專門醫學論著的竹簡是分開的。專家們認為,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醫簡中,基本沒有巫術,這也證明西漢早中期“醫”“巫”已分家,標誌著中醫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脈診醫簡 找回扁鵲學派經典
這批出土竹木簡中,最閃亮的當屬醫學部分。在M3墓葬中出土的920餘支竹簡分兩處存放,其中一處共有736支,可分為9部醫書。其中,除《五色脈診》外都沒有書名。專家根據竹簡內容,為其餘8本進行了初步命名。如《敝昔醫論》講五色脈、《脈死侯》講脈象與疾病以及死亡的關係、《六十病方》所涉病名包括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傷科等疾病,《病源》則涉及病理學,《諸病症候》包括經脈和病症部分。此外,還有一部《醫馬書》,是迄今我國出土的首部獸醫書。
武家璧指出,在此次發現的醫簡中,《敝昔醫論》、《經脈書》、《脈數》、《五色脈診》等都屬於扁鵲的經典言論。扁鵲是醫方祖師,且以診脈聞名。“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的通假字,因此極可能就是指脈診法的創始人扁鵲,“這次發現或重新找回了中醫扁鵲學派的經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也認為,“敝昔”通“扁鵲”沒有問題,這是很重要的線索。
藥方多 比馬王堆醫書更先進
此次老官山醫簡,在和中浚看來,是醫學史上數量最大、最集中和醫學關係最密切的。“從醫簡數量來說,920餘支簡,字數和馬王堆醫書的兩萬多字大體相當。從內容來說,馬王堆醫書的內容有很多原始、巫術的成分,醫方也以單方為主,經驗的成分較大。老官山出土的醫簡,介於早期的馬王堆醫書和中國第一部醫學典籍《內經》之間,9部醫書都和人體醫學有關,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療,以及針灸、脈象等,涉及醫學的各個方麵,學術價值極高。”老官山醫簡的藥方也比馬王堆醫書更加成熟,“不僅每個藥方的藥味增加了,經常有四五味、七八味,相比馬王堆醫書的一兩味藥更有中醫方劑的特點,很多藥現在仍在臨床上使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