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中醫!
何謂中醫?以西方人的理解:傳統中國醫學,或曰:致中和的醫學,亦曰:相對於西醫的醫學,這些都是望文生義的解釋,但也透露出其背後的預設。回顧歷史,”中醫”是近一百多年西方醫學傳入後才出現的名詞,在此之前,都只以”醫”概括之。韓國的中醫稱為東醫,日本的中醫稱為漢醫,中國的中醫稱為國醫,東醫是以地理性作區別,漢醫是以傳入時間作區別,國醫是以民族主義作區別。何謂地理性作區別?”東醫寶鑑”引王節齋所言:東垣北醫也,丹溪南醫也,我國(朝鮮)僻在東方,可謂之東醫也。那何謂「中醫」?其根本何在?這需要回顧歷史,看看大家怎麼說,共識為何!
中醫的概念比西醫更複雜,由於淵源流長,致使構成要素複雜,此外還有兩個重擔:外有背負不科學的原罪,內有百家爭鳴不合的假象。其實,如果西醫也如其他科技的分支有實用,可以解決人類健康的問題,人民擁抱西醫就好,讓中醫與其他中國古代的科技一同成為歷史的遺跡也很好,偏偏西醫與人們對科學的嚮望有嚴重的落差,根本無法治病,連感冒都無藥可治,遑論癌症,只能束手無策,然後利用發達的科學知識論述,編織專業且華麗的語言,掩飾無能的醫療科技。然後常常以擁有知識的傲慢,以不科學之名責難中醫,病人尋求中醫醫療,會被恐嚇辱罵,更進一步宣稱:病不因人分黑白,豈能臟腑有中西,因此狂傲的認定世界上沒有兩種醫學。
中醫也常被一般民眾詰難:自金元以來,百家爭鳴,致使經方時方之爭;明清溫病漸成,與傷寒分庭,鞠通勢不及仲景,而竟能與之抗禮;及至民國,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論又起;且至明清以降,西學東漸,不唯船堅砲利,更能上天下海。西醫開膛剖腹,換心割脘,易如市屠,已臻窮極幽緲之界,此乃不爭之事實。天下事,自古無十全十美者,寸短尺長,自有所善與所不善,各有所能及所不能,此乃世道天理。何苦自謂中醫之能可治眾病,果如是,奈何捉襟見肘,窘困至今日田地耶!如果中醫那麼厲害,為什麼現代那麼多病人不去找中醫?中醫可以治感冒、糖尿病、高血壓、癌症……以及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病人存在。
其實上一段的詰難,同樣去問問”科學”與”西醫”,他們一樣瞠目結舌,無言以對。科學的發展還不夠百家爭鳴嗎?拿十年前的知識與今日所知相比,天差地遠,大家稱這種現象叫進步,十年前大家在吃的藥與接受的療法,因為發現不良影響,現今已被禁用,大家稱這種現象叫先進。眾人都謂西醫先進可治眾病,果如是,奈何捉襟見肘,窘困至今日田地耶!如果西醫那麼厲害,為什麼現代那麼多病人看西醫了,感冒、糖尿病、高血壓、癌症……以及那些奇奇怪怪的病不會根治只能控制,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病人存在。西醫換血、洗腎、器官移植、開膛剖腹,換心割脘,易如市屠,已臻窮極幽緲之界,這些都是為病人好的醫療措施嗎?都根本解決了所有問題,不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作為嗎?還是因為這些不當的措施,產生過多的醫源病、慢性病,讓病患陷入反覆輪迴的醫療惡夢,直至死亡才能脫離此無間地獄,而病人的親友也覺無愧於心,因為病人已接受最”先進”的醫療了,治不好是天命如此啊!西醫的醫學邏輯跟中醫正好相反,西醫以發現疾病為榮,以他的名字來稱呼這疾病,於是就可以歷史留名,像阿茲海默症就是因為在十九世紀初一位西醫名字是阿茲海默,他發現並記錄這老人痴呆症,於是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中醫命疾病名稱是立處方名稱,因為這樣子可以讓後學者很輕易的就可以將病治好。那何謂真正的中醫呢?這很難下定義,只能用排去法逼近。
而中醫的所有觀點也並非全都正確,發展這麼久,糟粕也很多,許多人盲目的都
繼承下來,一味排斥現代科學提供的理解方式,這是一個危機,因為畢竟醫學不是文學,可以任意創造,其目的是能治癒疾病,不是高興怎麼說就怎麼說。
判斷是否正確的途徑可以很多,科學也可以是一種選項。
馬可波羅不也用外國文字描寫了中國的文化嗎!
一部遊記開啟西方世界追求中國文化的嚮往。
李約瑟主持的中國科學文明史研究,
開啟了中國人對自己文明的重視與再發掘的熱潮。
這種透過異質文化的比較研究方式,所提供的觀點是值得參考的。
誰說"氣"只能用陰陽五行描述,用能量共振、量子力學等西方知識不能理解氣嗎?也許現在只是初步的嘗試,還不成熟,難保將來發展的不會更好。
陰陽五行的生剋理論只是一套幫助思考的工具,就像數學計算或電腦模擬一樣,
非常好用且對釐清問題的效率極高。計算推論出來的結果可能會符合實際情況,但也有可能完全不符合,我想這是面對陰陽五行的正確態度,不該無限上綱的以為五行生剋推出來的都對,這是明代以後醫學的流弊,應該回到漢代面對陰陽五行的正確態度才是。
要把握漢代面對陰陽五行的正確態度,必須對國學有深厚的涵養,
這種背景知識的培養不是光讀醫書就可培養的,
涉略必須更廣泛,這也是孫思邈"大醫習業"中所強調的觀念。
其實要學好中醫可以很純粹,但是西醫的病名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用語中,病人描述自己身體的語言也嚴重的西醫術語化了,中醫可以不管這些描述方式嗎?身處現代不得不遷就這一時代的問題,一方面用中醫的描述方式,教育病患如何正確認識與描述自己的病況,一方面也正確理解西醫術語與中醫互通的概念為何。西醫與科學無法理解中醫,小廟容不下大菩薩,只有遷就用中醫去理解西醫與科學了。
回顧歷史上多次文化碰撞的過程,這種中國文化去包容是融合方式的常態,我想應該也是解決中西醫意見紛歧的好方法。在史學有錢穆大師出來舉旗領導,試問中醫的大師在那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