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各位好友繼續來批評指教
版本研究向來是中國文學研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版本研究的基本信念,在於肯定文本「歷時性」或「同時性」所呈顯的差異現象,足以作為文化分析的對象。從索緒爾的語言學角度而言,文本在「歷時性」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受到當代語言體系的制約與影響,這不僅包括了當代文化思潮、政經因素等對語言的干擾,也包涵了作者個人(或繼起者)運用語言的不同階段特色特色。以《紅樓夢》為例,「脂評本」與「高鶚續本」分別處在不同「歷時性」的階段,所代表的自然是不同時間中各異的觀念,「紅學」專家,正可自其版本的易變中,或言索隱,或言自傳,或林林總總不同的議論;至於「同時性」的差異,則往往肇因於地域上的差別,張愛玲的《半生緣》,在舊版中題名為《十八春》,結局迥異於在台出版的今本,「張迷」亦自不妨從其差異中,分析探討文本「同時性」所牽涉到的整個不同思想領域中的變化。基本上,文本的版本探討有三個定點,一是作為始點的文本(未必是最早的文本);一是作為比較的文本(未必是最晚的文本),一是比較者。這三個定點,都各自牽涉到當代不同的文化體系,而其中有傳承、有取捨、有變易,綜合起來,頗能略窺文化系統中某種程度的演變痕跡。

http://www.medizone.com.cn/html/2550.htm

清代陳修園堪稱爲古代醫學科普大家,言其著作等身並非過譽,對他的醫書,當時評論家廖鴻藻說:“以醫名於世,所著傷寒、金匱淺注,不脛而走,幾乎家有其書”。但也由此引發了三樁出版公案而頗受訾議。一是他本人的《醫學三字經》,二是他諸弟子竊抄熊笏的《中風論》,三是刻書商冒陳修園之品牌雜陳充數,以致有“陳修園醫書七十二種”之多。

陳修園名念祖(1753~1823年),字修園,又良友,號慎修,福建長樂縣人。他生活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自幼失怙,由博學通醫的祖父撫養,7歲誦讀經史,14歲習舉子業兼讀醫書,師承鼇峰書院孟超然,後又隨泉州名醫蔡宗玉習醫。19歲舉秀才,在乾隆57年即在39歲時中舉,先後在河北磁縣、威縣和棗強縣任知縣,期間還曾代理過正宗知府。他雖從政而不輟吟誦醫書,公務中也常施醫於民並和地方實醫交流醫術,以至他的處方有北方風格,他標舉經方,尊崇仲景,又仰尚漢唐,服膺徐靈胎,效法錢塘二張,醫效卓著,又致力於著述。主要著作有《醫學三字經》、《醫學實在易》、《醫學從衆錄》、《傷寒醫厥串解》、《靈樞素問淺注》、《金匱要略淺注》、《長沙方歌括》、《時方妙用》、《女科要旨》等。他的著述,因其理解深刻,撮其要旨,故能深入淺出,返博爲約,因其文筆通脫流暢,令讀者能由淺入深,從簡執繁,陳修園的著作刊行以後不僅醫界青睞,百姓也用爲保健必備,一直是暢銷書。但也因在著述時有不根之事以及刻書商的緣故,引發公案而有白圭之玷。

第一樁是《醫學三字經》的託名出版。《醫學三字經》是仿效宋代王慶麟《三字經》的體式,以三字的韻,以千餘言概述醫學源流、理論及常見病證治,有論有方有藥,簡明扼要,便於初學背誦和概覽全局。是書在首發時曾託名葉天士,意在“取時俗所推崇者,以投時好”,希翼利用名人效應以招徠讀者。果然在發行後洛陽紙貴,“三字經”書名也噪傳當世,遂於嘉慶9年再次付梓之時,去葉天士之託名而“屬歸本名”,並在《小引》中陳述原委。此事在當時多有評騭,但因著作本身價值甚高,不遑深究,揶揄抨擊倒起了廣告傳播的作用,購書者更多,陳修園的知名度反而愈評愈高。

第二樁是他的門人私抄熊笏的《中風論》。熊笏字叔陵,是江西安義名醫。曾著《中風論》、《難經輯注》、《傷寒金匱合注》、《醫案一隅錄》等。其中《中風論》一書,爲中風首部專著。仰慕陳修園之大名,熊氏不遠千里挾書來證所學,陳修園在自家庭院內爲其安排住室,交談時得知熊有著述,但“奈深自謙,秘不示人”。一旦熊笏外出,修園的弟子們便私入下榻,打開熊笏的書箱,於一夜中將《中風論》分抄完畢,有抄書者,有瞭望巡哨者,熊氏全然不知。翌日清晨再想繼抄其他著作時,熊氏已“束裝歸矣”。這樣,熊笏的《中風論》便由陳修園的弟子手中傳出。此後由福建子莊林慶祺從裏中郭秋泉借到家藏抄本,而於光緒10年(甲申)8月由醉經閣刊刻問世。林慶祺在序中既不沒熊笏之功美,又“奇劂竣事,屬敘緣起”,直揭此樁文案,使爲世人所知。民國13年,裘慶元先生在編輯《三三醫書》之時,因《中風論》“獨出心裁,論中風之病所病因,原原本本,切切實實,如洞見癥結”,而將納入《三三醫書》輯中,署名“熊笏輯、陳念祖定,裘吉生刊行”,附有熊笏自序,林慶祺序,意在確認熊氏著作權的同時,又保留林序以鑒陳修園門人“私發其簏”的行徑,但陳修園及門人抄書後,未掩熊笏的署名,可謂學心未泯。林氏已經注意到熊笏的署名,可謂學心未泯。林氏已經注意到熊笏的著作,除《難經輯注》刊行外,其他如《傷寒金匱合注》、《醫案一隅錄》,僅能從《難經輯注》的序文中得知書名,“肆中遍訪無此書”,倒是《中風論》經過陳氏門人的竊抄,又經林氏向郭秘泉借閱轉錄而得以刊行,他們對書的名世都有一定功勞。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本論壇相關負責人與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聯系,已組成以“劉力紅、李可”為總主編的《中醫名家絕學真傳》叢書、《中醫新課堂》叢書編委會,《開啟中醫之門》(劉力紅最新增補版)、《小說中醫》、《中醫師承實錄:我與先師的臨證思辨》、《醫林火神盧崇漢(光盤)》已經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正式出版,《我的脈學探索:85%的脈診准確率是怎樣煉成的》、《我的中醫之路:一位當代名醫的冶學與師承歷程》、《李可醫學全紀錄(光盤)》、《中醫火神派》叢書等正在出版之中。(具體參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醫名家網www.zhongyimingjia.com對這些書進行的作者授權的連載)

非常感謝本論壇所有網友的大力支持!
此前曾在網上發布過帖子:“請廣大會員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整理” 劉力紅博士組織的著名的老中醫的講課內容,將音頻文件急需轉化成文本格式。現在告訴大家一個好的消息,劉力紅老師已經得到支持,能夠用更快的速度和質量聘請專人進行整理。並且不斷把整理後的內容,交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進行正式出版,能夠讓大家更好的學習!——這樣,就不學要麻煩網友們的業務勞動了!劉力紅老師讓我和本論壇的熱心朋友們說聲“謝謝!”感謝網友們的跟帖支持!
同時,應網友的要求,我們也把最近的聯合“劉力紅、李可”打造“中醫師承基地”的想法和網友們做個更詳細的交代,歡迎朋友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師承實錄:“不摻假”的完全紀錄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試論清末民初留學運動對中醫發展的影響


 
摘 要 (From:http://www.med8th.com/humed/3/20041215slqmmclxyd_3.htm

受當時西方科學的影響,清末民初歸國留學生用以西例中的方式來評判中醫,對中醫進行批判,進而反對及不信中醫,甚至一部分人生病時拒絕中醫的治療。批判中醫對當時醫學界中西醫論爭的影響極爲明顯。又受日本廢除漢方醫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歸國的留學生主張向日本學習,在中國取消中醫,發展現代醫學,爲此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歧視廢止中醫的活動。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帖]傅孔之爭爲哪般——“廢止中醫”風波回顧

 

丁兆平 (From:http://www.37tcm.net/bbs/html/34/18060.html

  ●有一次爲中醫問題,傅斯年反對孔庚的議案。兩個人激烈辯論。孔庚當然辯不過傅斯年,於是在座位上開始辱駡傅斯年,說了許多的粗話。傅斯年氣得說:“你侮辱我,會散之後我要和你決鬥。”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李可老中醫的一句話,改變了我從醫的觀點

作者:醫者佛(From: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851&fpage=1

一、李可老中醫曾與在下有一面之緣.先生曾經一句話改變了我從醫的觀點。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May 25 Thu 2006 18:18
  • 李可

《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  

:李可著 頁數:407 出版社: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
簡介:李可(1933),山西靈石人,山西中醫界獨具特色的臨床家之一,著有《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本書收錄了李可老中醫有關小兒科、婦科、外科、泌尿科、內科等各科急危重症難病的治療經驗。

目錄:

破格救心湯救治心衰實錄
肺心病急性感染
風心病合併冠心病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可老中醫座談會內容紀要

地點:廣西中醫學研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時間:2004920日下午
參加人員:劉力紅老師及熱愛中醫學的其他老師及其同學
劉老師:今天下午人比較多,多通知兩三個人,這麽多人,很好的事情,說明很多人想學好中醫,第一節課時已談到李可老中醫,現在他就坐在我們面前,就請李老聊一聊學習《傷寒論》的體會。
李老:我學中醫是自學,特殊機緣走上這條路,根砥淺,不像大家受到系統教育。23歲自學中醫,6年以後記了些方,只會對號入座,有時效果不好也鬧不清什麽回事。請教老中醫,他們告訴我,中醫的出路在《傷寒論》,於是開始自學《傷寒論》,從學方開始,麻黃湯系列,麻黃附子湯,麻桂各半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好些東西似懂非懂,但治病情況有所改變,以前拿方套人,現在各種各樣的病放在六經中去考慮,婦科、兒科都是這樣,進步一點。後三年治過心衰病沒救活,四逆湯治現代講的心衰,可以說是醫聖留給後人的法寶,可以搶救危重病人,關鍵在劑量,裏面關於“附子定量9克,先煎兩小時”,以前沒有,後世加上去的,所以考慮是劑量出了問題。注解看了不少,沒有談劑量,只有許叔微《傷寒九十論》中記有一個病案:有病人久治不愈,傷寒論上原方原量,一劑藥三次服,兩次時已豁然而愈,感慨很多。晉時離漢,好幾百年,戰亂散佚,王叔和整理出《傷寒論》《金匱要略》,現在看來劑量怎麽用,沒有定見。明代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得原序中指出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他當時有權威,提得建議都接受了。距今407年,還是原樣,這個量治不了病。除非你功底很深,辯證准,但是沒有一劑止,二劑愈的效果。經方治病非常神奇,歷史上《傷寒論》治病概貌。古代臨床家著作中劑量是不傳之秘。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生生山人
出處:http://www.37tcm.net/bbs/html/34/17914.html

這是一個網友的帖子:“今日上午李可老中醫來我院查房,患者是一個49歲男性,爲結腸癌術後2年,在外院已化療9次,目前有雙肺及全身多處骨轉移。症見:氣喘,活動後尤甚,畏寒,全身多處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 而不能止,納眠差,大便粘滯不盡感,每日35次,小便調。舌淡,邊有瘀斑,六脈沈細。李老認爲其久病正氣虧虛,寒邪內阻三陰,少陰腎氣不藏,重在溫暖脾腎,方如下:
北芪120 制川烏30 炙甘草60 黑大豆30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作者:吳沛田 海南省三亞市中醫院
出處:
http://www.usetm.com/info/ReadNews.asp?NewsID=7690&BigClassID=55&SmallClassID=47&SpecialID=0 


  初學中醫,《傷寒論》由劉渡舟教授講授,及至臨床,有幸由劉師帶教。耳聞目睹,聆聽教誨,獲益匪淺。今翻閱隨師筆記,恩師運用經方,圓機活法,歷歷在目,今選病案數則,介紹於此。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處:http://www.37tcm.net/bbs/html/13/5718.html
看到很多病友都想自學中醫
,可資料庫的書成千上萬,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爲了方便大家,共同切磋,我把自己學習中醫所讀書籍,和自己的思考經驗總結後告訴大家.

tcm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